■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存刚 胡碧源
通讯员 高杨
近年来,曲阜市紧扣“礼之用,和为贵”的儒家思想精髓,秉持党建引领,坚持并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施“和为贵”社会治理品牌化建设,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善治之路。
架构筑基,搭建“和为贵”治理框架
面对社会治理新挑战,曲阜市精心擘画,系统搭建起市、镇、村三级联动的社会治理体系。村级撒网,“和为贵”调解室星罗棋布,扎根乡土邻里,第一时间捕捉矛盾的蛛丝马迹,担当起初信初访防线的“前哨所”。镇街架梁,发挥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主战场”作用,让群众有问题进中心、专人办、快解决;市级立柱,立足矛盾纠纷“终点站”,在党建引领下统筹各方资源,保障三级体系协同运转。当下,全市已有483家“和为贵”调解室,全时受理居民矛盾,努力让群众反映问题、化解矛盾“最多跑一地、最多跑一次”。
随着调解体系不断完善,特色基层调解组织不断涌现。村居整合法律顾问、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网格员、志愿者以及“五老”等力量,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深入排查重点人群、关键时段和核心领域的矛盾纠纷与安全隐患,及时跟进处理。曲阜还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场地,打造 “骑手之家”“妇女之家”,吸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为兼职网格员,拓宽社情民意反馈渠道。
如今,已有44家民生部门和服务企业融入网格体系,组建起26个专业调解团队,并在8个重点领域组建行政调解队伍,全市专兼职人民调解员数量攀升至1529人。如此多元参与,让诉前调解成功率升至 67%,仅2024年,就化解矛盾纠纷20898件,调解成功率超97%,147个“无讼村庄”挂牌,227个村居实现三年“无讼、无访”。
制度创新,打造“和为贵”治理品牌
社会治理一头连着民心,一头连着党心。近年来,曲阜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关键,以“未诉先办、接诉即办、多元调解”为路径,推行群众诉求办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三融合”。发挥网格员 “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整合“三官一律”等调解力量,从源头处理群众诉求,前端化解矛盾纠纷,全力打造 “和为贵” 社会治理服务品牌。
在“和为贵”理念引领下,曲阜基层创新活力迸发,各镇街纷纷推出一系列治理新模式:防山镇钱家村创新推行“网格化+胡同长”管理模式,将乡村治理半径缩短到村民熟悉的“胡同”中来,实现乡村“善治”。时庄街道探索出“三三联调工作法”,打造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石门山镇北焦沟村建立“烦事德讲理”制度,党支部书记通过拉呱帮助村民化解急难愁盼问题;王庄镇创新建立“找说法”矛盾依法化解品牌,运用“1+2+N”模式,把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牢牢吸附在镇域;鲁城街道阙里社区成立“大姐书记工作室”,针对多元群体的各类难题,召集网格员协同攻坚;小雪街道武家村每年举行“好邻居有话你就大声说出来”活动,以轻松氛围化解邻里嫌隙;书院街道宫家村选拔出一批热心奉献的“乐和义工”,分散于村庄各处,及时调解矛盾;吴村镇创新性采取五步走工作法,开展“此心安处是吴乡”民生提升系列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一批批创新做法植根基层、服务群众,解决了老百姓“家门口”的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全市网格员排查上报各类矛盾纠纷事项7.5万条,通过省“一站式”矛调平台流转化解矛盾纠纷1.89万余件,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
文化深耕,注入“和为贵”治理灵魂
曲阜深谙“以文化人 以和为贵”是社会治理的灵魂所在。近年来,曲阜立足传承与发展,深挖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探索其赋能基层治理的路径。
聚焦多个维度发力,于“明礼曲阜”建设上,推动“婚学节寿丧”新礼仪变革,让新中式婚礼、现代学礼等新风尚走入大众生活;在“美德曲阜”建设进程中,协同推进美德与信用体系建设,打造美德健康新生活尼山展示区,勾勒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心理“十全十美”全环境立德树人的崭新格局;着眼“善治曲阜”,深化百姓儒学、“和为贵”社会治理工程,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日常;围绕“幸福曲阜”,擦亮“幸福食堂”“幸福童年”等“幸福+”志愿服务品牌,让“人人彬彬有礼、户户和和美美、处处干干净净”。
在孔子故里,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正无缝融入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催化人心融合,达成文化熏陶、人心向和之效,让“仁和、家和、天下和”的精神内涵落地生根,化作乡村城镇的文明新风,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绵绵不绝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