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知天命之年的老宋,自从煤矿关闭以后,不光收入锐减,还要重新择业。反复掂量后,他决定承包土地,重启农耕创业。
他是村里的种田大户,承包了近300亩农田。十余年间,他整天泡在田地里,像对待孩子一样照料着。
他俯下身子,仔细观察麦苗的长势和土地墒情,心里盘算这块地还得再打一眼机井,这样就足够这片麦田的灌溉。
“麦苗长势不孬,看来立冬前追的肥和浇的封冻水没有白忙活。”老宋自言自语道。春天管理好了,夏天就丰收在望。他挽起袖子,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用锄头轻轻松了松土,看看地的湿度,老宋又蹲下翻开叶子的背面,看看有无病虫害。他边看边走向麦田深处,看地里的杂草多寡,遇到了就连根拔起,不然它会给麦苗争光照、争养分、争水分。不多会儿,他的额上就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虽然穿着雨靴,但露水已然打湿了裤腿。
来到地头,他又整了一遍田边的沟渠。把裂开松散的地方用土培好。“春雨贵如油”,他翻看了手机天气预报,近半月都没雨。他走到远处的机井房,合上电闸,清澈的水流汩汩流进麦田。
老宋站在田埂上看着,心中像灌了蜜一样,眼前仿佛闪现出麦浪滚滚的丰收场景。忙活了一上午,老宋停下来,擦了把汗,看着麦田心中溢满欣喜。
晌午时分回到家,媳妇做好了热腾腾的饭菜。饭桌上,老宋讲着麦田和再打一眼井的事。媳妇盘算着说,打一眼井得好几千块,又得搭上好几亩地的收成。可承包地增加了,长远来说,不打也不行啊!
午后的阳光愈加炽热,老宋没空休息,又来到了麦田,看看沟渠有没有走漏子的地方。有个地方水流在打漩,近前一看,是个老鼠洞,水往里头急灌。他拿起铁锨往下扎了扎,又从旁边取了几锨土封堵在洞眼上。水继续向前漫,他才稍稍放下心来。
老宋干活熟练有力气,眼光又独到犀利,半天工夫就浇完了一块地。他抻了抻腿,揉了揉酸疼的腰,站在田埂上又改水道浇灌下一块麦田。看着水流顺畅,心里怪惬意。
夕阳西下,暮色降临。老宋把农具收拾妥当准备回家。在村口,他遇上拉呱的几个上了年纪的人。他们在侃大山,见老宋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
老宋说了些小麦的长势,还有估摸的收成。这些老人都竖起大拇指,巴望他三夏有个好收成。这些淳朴的父老乡亲,这些贴心的话,感动着老宋的心,他瞬间觉得不累了。前方是一幅乡下独有的春天画卷,是新的,暖和的,是从别处想看也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