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李政 张志)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交旅融合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交通对发展旅游业的服务职能,加快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以交通一体化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为我市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提供坚强交通运输保障。
坚持规划引领,构建“交通+文旅”发展模式。加快《济宁市文化旅游路网布局规划(2023—2030年)》实施。聚力构建“三主三辅六支线,一环融通游济宁”的整体布局,打造“儒风水韵、路景融通”独具济宁特色的旅游公路品牌。推动实现高速公路出入口至4A级及以上景区20分钟内通达,至2A级及以上景区1小时内通达,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交通基础设施支撑。高质量建设“鲁风运河”风景道示范项目。大力推进滨河路任城水牛陈至嘉祥陈楼村段工程。创树“畅游鲁风运河 感悟古韵新生”旅游风景道品牌,以水为脉,以路为轴,聚力构建“一轴、二带、三区、四核、N点”的旅游风景道总体布局。高标准推动旅游公路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紧密结合特色村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等创建,将运河文化、红色旅游、大蒜和龙虾等产业融入到旅游公路建设,推动公路与特色经济、乡村旅游、休闲体育等领域融合,有力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突破项目建设,打造全域旅游交通骨干网。提升“快进”交通网络衔接效能,今年建成邹城至济宁高速公路、济宁至商丘高速嘉祥至金乡段、济微高速北段(济宁段)、郓鄄高速(济宁段)4条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26公里,高效推动雄商高铁、济枣高铁建设,加快形成对外旅游大通道。强化与航空公司协作,完善西北地区航线网络,巩固现有东北、西南方向成熟航线,进一步优化“快进”网络。提高“慢游”交通网络通达深度,在“鲁风运河”风景道、“尼山圣境”文化旅游路项目沿线设置驿站、港湾式停车区等旅游服务设施,年内完成169公里旅游公路建设,进一步提升“慢游”服务体验。健全水上旅游交通网络,加快建设湖西航道上级湖段、湖西白马河航道等工程,全力构建“一干双线十二支”高等级内河航道网。
精心组织实施,创新交旅融合发展模式。完善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推进项目建设,成立工作专班,由市领导牵头,文旅、交通、住建、城管、农业农村等为成员单位,统筹推进文化旅游公路建设。加速交通与旅游融合。市交通运输局指导县市区依托资源禀赋,打造特色旅游公路。兖州区充分利用泗河观光线建设等成果,深挖城市传统文化内涵,打造了特色自驾精品路。微山县创新“交通+旅游”模式,全力打造“唯美农路 微美乡村”交通品牌,构建“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的“红色旅游+人文旅游+乡村旅游”格局。
邹城市围绕“邹东深呼吸”乡村旅游品牌,以“美丽儒风路”建设为抓手,提升乡村振兴社会效益,促进了农村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曲阜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和旅游优势,全力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强化服务保障,提升旅游交通保障水平。全力保障旅客便捷出行。规划建设旅游专线,扎实做好车站、机场、码头等客运枢纽与主要景区的衔接和接驳换乘。全市范围内累计开通至方特东方欲晓、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微山湖旅游区等景区景点20条公交线路,旅游包车896辆。抓好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提升公路畅通能力与水平,为广大游客出行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畅通的通行环境。开展旅游交通标识建设,在旅游公路重要节点,设置门户标识、指引标识等特色旅游交通标识,体现旅游公路文化和旅游特色。推动“航空+旅游”融合发展。济宁大安机场航点城市通达33个,覆盖我市主要省外客源市场。持续擦亮“济享儒意” 服务品牌,今年年内将航班截载时间压缩至20分钟,不断增强旅客乘机的体验感、舒适度。
据悉,兖州泗河观光线入选全国“行在乡村 游在路上”十大最美自驾路;微山县微山岛环湖旅游公路入选全国第一批旅游公路项目、山东省首批精品旅游公路典型案例;“红色征途——微山湖旅游区水陆综合交通线”“邹城美丽儒风路”分别入选省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示范案例和优秀示范案例。今年3月份,2025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在我市曲阜召开,共同探讨交流了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