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8日
第04版:

南张街道

让“黄金水道”不断释放“黄金效益”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路茹倩 荆梦涵)任城区南张街道依托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优势,探索前港后产、发展粮食物流,聚焦多元集群、培育临港产业,强化基础带动、打造融合园区,着力构建通江达海、连接全国、通向世界的对外开放大格局,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让“黄金水道”不断释放“黄金效益”。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南张街道紧扣“前港后产、错位发展”模式,巧妙借助大运河水运优势,全力构建“北粮南运”新格局。投资6.5亿元的江北现代粮食物流园,在高标准规划下逐步成型。14栋平房仓、10栋浅圆仓拔地而起,总仓容达16.74万吨,3座食用油储油罐容量3000吨。园区内,全封闭、自动化物流设备整齐排列,智能化粮储管理系统正在紧张调试。“这些先进设备和系统,确保了粮食仓储安全,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筑牢根基。”南张街道相关负责人在现场介绍,国家级鲁西南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也在组建之中。凭借在粮食领域的卓越表现,该园区获评“中国十佳粮油高质量发展标杆企业”。

在物流中转港口春江港和济州港,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9个2000吨级泊位上,货船往来穿梭,装卸作业有序进行。其中,19#泊位作为全市唯一的粮食专用泊位,尤为引人注目。港口拥有数十座粮食储备仓、物流中转仓,年装卸能力超千万吨。“咱这港口,极大拓展了济宁承接黄淮海粮食流出通道内陆节点的职能,通过运河港航连接长江、东海,实现高效多式联运。”港口工作人员介绍,如今这里已与北大荒、中储粮等多家国有大型粮食企业紧密对接,贸易链条达30余条。2024年,累计完成贸易量30万吨,实现营收29.6亿元,港口完成集疏港量130万吨,实现营收1500万元,为区域粮食供应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立足江北粮食物流园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丰富资源,南张街道乘势而上,持续深耕粮食生产流通加工产业。“这个总投资10.58亿元的年产105万吨植物蛋白加工项目,已被列入‘省绿色低碳’项目。”项目负责人介绍,这里将规划建设一条日生产3500吨的植物蛋白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一条日生产800吨的植物精炼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建成后,将构建起全产业链粮食产业体系,形成“大粮食”“大产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新发展格局,为完善区域粮食供给体系、保障粮食安全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2025-04-08 南张街道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0701.html 1 让“黄金水道”不断释放“黄金效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