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苏科洋)智慧新钢临港共享加工中心在创新思维引领下,以“精益生产、绿色增效”为核心,以“精益管理、绿色制造”为理念,通过创新余料管理体系和智能套料生产模式,为鲁西南地区钢铁产业绿色转型打造了新样板,成为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这座现代化智能生产基地通过推行“分类管理+智能套料”的生产模式,实现了从“被动堆积”到“主动利用”的转变,仅2025年2月就实现余料利用44.2吨,资源利用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
“过去,车间余料堆积如山,资源浪费严重,造成环境污染和成本增加。如今,通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结合生产车间现有余料进行细致分类与编码,实现余料精准调配,让每块边角料都物尽其用。”生产部负责人介绍道。目前,共享加工中心已建立完整的余料管理体系,实现大小类余料的智能化管理,余料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0%。
“以‘分类管理+智能套料’,让闲置余料‘转’起来、‘活’起来。”技术部负责人介绍。一方面,针对现有余料实施高效利用,通过智能套料、余料拼接、改造回用等方式,让闲置余料焕发生机;另一方面,针对高价值、大尺寸余料采用智能套料优化利用。对小尺寸、低价值余料推行集中回收再加工成为工装件,实现“按需利用”,余料利用率大幅度提升。精准施策,通过“前堵后疏”的组合策略,实现余料管理与资源利用的双向突破,构建了动态余料管控机制,为企业绿色高效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从“传统加工”到“智慧循环”,从“资源消耗”到“绿色再生”,智慧新钢临港共享加工中心正以创新实践,续写着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