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第04版:

唐口街道

科技赋能 让“会种地”迈向“慧种地”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周广慧)在任城区唐口街道的广袤田野间,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忙图”正徐徐展开,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科技赋能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在张寨新村,一台台农用植保无人机从田野上空掠过,将除草剂均匀喷洒到杞柳林里。“用无人机进行杞柳‘飞防’作业一天,相当于以前20至30名工人一天的作业量。”村党支部书记张存先介绍,村里种植的1600余亩杞柳全部采用高产品种和机械化作业,还有农技人员到田服务,使得杞柳丰收有保障。

如今,张寨新村的杞柳种植渐成规模,产品形成20多个系列近100个品种,除在国内畅销外,还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杞柳产业走出一条从小到大、从分散到连片、从种植到加工、从单一到多元、从品质到品牌的“黄金之路”。在另一边的崔堂村,2台大型播肥机正往返穿梭,忙着给返青的小麦施肥。大型播肥机足足有4米宽,骑跨在一垄垄小麦上,施肥管道紧挨着麦苗。“别看块头大,它们干活儿可利索哩。一天能播400亩,省心省力还省料。肥料追得好,小麦的根才能在返青期扎得深。大型播肥机能直接把肥料送到小麦根部,肥料的利用率能到90%以上。”村民朱根会说。

科技赋能让农民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唐口街道坚持构建全面而高效的农事服务“一条龙”体系,持续推进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过程专业化、服务效益共享化。

2025-04-22 唐口街道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1724.html 1 科技赋能 让“会种地”迈向“慧种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