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房茂鑫 梁琨
盛夏时节,微山县微山岛镇杨村处处洋溢着热闹与生机。恰逢周末,大舍小瓦民宿的客房全部住满,老板孟大哥一边打包新鲜采摘的荷叶茶,一边笑着说:“加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后,民宿年收入翻了几番,湖里的莲蓬、荷叶都成了增收的宝贝。”
杨村的蝶变并非偶然。近年来,微山县锚定“四区四要”建设路径,精心推进“百区千村”示范片区建设。目前16个示范片区已然成型,8个新片区建设如火如荼,268个项目落地生根。从产业布局到品牌打造,从龙头引领到利益共享,微山县走出了一条多维度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产业发展是微山县乡村振兴的根基。当地不搞“一刀切”,而是量体裁衣遵循“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文则文、宜游则游”的原则,以整村推进为抓手,发挥核心村的“头雁效应”,带动周边村庄抱团发展。如今,微山岛、留庄等地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将文旅产业做成了金字招牌;昭阳街道聚焦中医药产业,逐步形成规模优势;驩城的种植养殖业、鲁桥的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也各放异彩……一个个特色产业片区,如同星星之火,汇聚成乡村振兴的燎原之势。
有了产业,更要打响品牌。微山县深谙此道,将示范片区的特色元素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一区一品、一区一韵”的发展格局。为了让“微山湖”品牌走出山东、走向全国,当地带着大闸蟹、小龙虾等特色农产品,在北京、上海、济南等城市举办了50余场推介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微山湖大闸蟹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现代渔业博览会金奖和“山东好品”称号,品牌价值突破95亿元。此外,8项农产品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中国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也成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如今,“微山湖”三个字已成为品质与特色的代名词。
乡村产业振兴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强力引领与带动。韩庄镇率先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夏镇街道、鲁桥镇也紧随其后入选省级强镇名单。在这些强镇的示范带动下,夫宇绿色食品产业园、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随着预制菜产业兴起,“微山湖渔家菜”预制菜实现量产,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互联网+电商”为农旅文创产品打开了新销路,渔家虎头服饰、麦秆画等特色产品通过网络走向全国,昭阳街道渔家虎头服饰坊还入选了首批山东省非遗工坊。在微山县电子商务促进会的组织下,100余家湖产品加工企业集体“触网”,今年上半年农渔湖产品网络销售额达2.6亿元。
发展成果,最终要惠及百姓。微山县积极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并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目前,全县已创建 2 家国家级示范社(场)、6 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 家省级示范社(场),带动8万人增收。如今在微山县,村集体的收入多了,村民的钱包鼓了,乡村振兴的步伐也更加稳健。
从微山岛的荷香民宿到昭阳街道的中医药园区,从鲁桥的农产品加工车间到高楼的藕虾共养池塘,微山县的乡村振兴实践,恰似这盛夏的微山湖,碧波荡漾中蕴藏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