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正则
济宁国投数字产融服务平台自2024年启动建设以来,现已打造“1+3+N”服务体系,依托1个数字云平台,打通仓储、物流、交易3大核心场景,覆盖多个特色产业。
在“中国大蒜之乡”金乡县的智能仓库内,大蒜、蒜片正通过物联网设备与银行系统实时“对话”——这场由济宁国投数字产融服务平台主导的“数字金融魔术”,于5月23日成功落地首笔大蒜、蒜片质押融资业务,标志着大蒜等农产品产业链“线上监管+线下核验”双轨融资模式再添新动能。截至6月末,该平台已累计为大蒜、辣椒、木耳等8类农产品提供超1.68亿元融资,让“沉睡”的仓储资产在48小时内转化为企业流动资金。
破局:48小时融资的“金乡速度”
“过去贷款要等20天,现在两天就到账。”金乡某蒜片企业负责人王老板算起时间账,济宁国投在仓库部署的智能传感设备,24小时采集温湿度、重量等12项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形成不可篡改的“数字仓单”;线下团队每周实地核验品质,结合市场行情动态估值。枣庄银行济宁分行有关人员透露,该模式将信贷不良率有效压低,较传统模式下降70%。
这种“科技+金融”的“化学反应”,源自平台对产业链的深度穿透,通过分析近10年大蒜价格指数、仓储周转率等200余项数据,为银行提供智能风控模型。某龙头企业借此预判收储季价格走势,提前获得1500万元融资抢占收购先机,带动周边500户蒜农实现增收。
蝶变:从蒜片到“百业仓单”的生态裂变
金乡模式的成功,仅仅是济宁国投数字产融平台的“金乡首秀”。鱼台农商银行依托平台建设初期的成果,推出“惠e链”电子仓单贷,仅用48小时便将890万元贷款发放到位,有效纾解了大蒜收储企业“旺季缺钱”的困境。平台已成功引入枣庄银行、日照银行、济宁银行、鱼台农商行等7家金融机构,获批授信额度超10亿元,服务范围覆盖大蒜、蒜片、辣椒、农机、酒水等12类产业。
平台通过“物联网设备+AI预警+线下巡检”三重防护,实现质押物从入库到出库的全周期监管,构建“一县一特色”的数字金融生态。在金乡仓储区,智能系统已实现温湿度异常10秒预警、库存变动实时追踪,配合每月安全生产演练,确保“货权清晰、估值准确、过程可控”。
展望:数字金融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这场从蒜片发端的金融变革,正深度重塑鲁西南农业产业生态链,预计三年内将渗透80%的农产品仓储场景。尤为关键的是,“数据资产化”实践取得实质性突破——2025年数字云平台将沉淀产业链数据超200TB,为金融机构绘制出高精度的“产业动态图谱”。
金融活水既要精准滴灌,更需涵养生态。平台正从单一融资服务向“供应链集采+跨境金融”领域延伸,计划下半年于钢材、化工等品类试点“融资+销售”融合模式,贯通产销全链条。随着枣庄银行、日照银行、济宁银行等机构的深度协同,这幅数字产融赋能产业发展的宏图正渐次展开,成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