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中国人民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中,抗战将士英勇战斗、视死如归,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时空流转,记忆不灭。今起,本报与中共济宁市委党史研究院联合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济宁抗战英烈谱”系列报道,集中介绍济宁抗战英烈和英雄的事迹,与您一起重读这段血火淬炼的历史,重温英雄们的壮举,感受他们以生命诠释的民族气节与家国情怀,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彭建华(1910—1938.3),原名彭传彬,山东省邹县(今邹城市)平阳寺镇银张村人。1927年毕业于明德初级中学。同年在邹县农协的领导下,成立平阳寺农协分会,进行农民运动。1930年考入聊城的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九一八事变后,因联系各校学生开展救亡活动并准备赴南京请愿示威,遭学校当局勒令退学。1932年到邹县第二小学任教,经冯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担任中共邹县委员会委员。
1933年2月,中共邹县县委遭破坏,县委书记岳春亭被捕(后叛变)。在与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秘密联络 20多名党员,成立中共邹县工委,被推为书记。
1937年1月27日,被国民党邹县警察局逮捕,被判五年徒刑。七七事变后,经中共中央派员和韩复榘交涉,得以获释。出狱以后,奉山东省委指示,在大里彦村成立中共邹县委员会,被推选为书记。随后,在南亢阜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鲁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兼任政委。
1938年3月9日夜,国民党山东侦探队勾结叛变的“红枪会”武装,对驻南亢村的中共邹县县委机关和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进行突然袭击,彭建华在平息事件中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