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勇
近年来,济宁市体育局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以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持续优化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丰富赛事供给,创新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全民健身迸发出新活力,群众体育事业取得蓬勃发展。
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
市体育局着力优化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努力让更多群众走出家门就能健身锻炼。目前,全市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公共体育场馆22处,群众身边的“15分钟健身圈”全面形成,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5平方米。县级“三个一”(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体育公园或健身广场)、乡镇(街道)“两个一”(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或灯光篮球场、一个多功能运动场)工程完成率100%,全市行政村(社区)健身器材配备实现全覆盖。2025年计划完成500个行政村居的健身器材配备更新,为全民健身筑牢根基。
办好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
按照“大型示范、特色带动、竞赛吸引”的思路,丰富体育赛事供给。今年,我市举办了2025年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主会场活动、2025年全国女子手球冠军杯赛、全国超级杯气排球比赛等15项国家级赛事。其中,2025年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主会场活动,吸引全国25个省市7000余人参与。我市还圆满完成2025年山东省皮划艇锦标赛、2025山东省体育舞蹈公开赛、“好运山东 大运济宁”沿大运河城市极限飞盘赛等9项省级赛事活动。
同时,培育自主品牌赛事,深耕“朝圣之路”“运河之都”等特色赛事IP,第七届“朝圣之路”自行车挑战赛由一站升级为“三分站、一总站”,四站赛事总规模达到一万余人。首届济宁马拉松,吸引全国近2万名跑友齐聚济宁,实现全网9.34亿次点击量。2025年济宁市U系列俱乐部篮球联赛,500余名选手同场竞技,促进济宁青少年篮球运动蓬勃发展。圆满完成2025年济宁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包含10个单项赛事以及3个综合赛事(智力运动会、冬季运动会、潮酷竞技大赛),涵盖28个运动项目。济宁市“青春之城”篮球联赛火力开赛,吸引5000余名篮球爱好者切磋球技、共燃热爱,推动篮球运动与全民健身热潮持续升温。积极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运动会。截至目前,已举办2469场,参赛人数达25万人次,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健身活动,丰富群众的文体生活。
加强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
秉持“科学健身,全民共享”的理念,市体育局持续加大科学健身的指导力度,助力市民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提升健身效果。每年暑假,组织游泳教练,为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免费游泳普及培训。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10余万名学生。同时,积极开展“奔跑吧·少年”、省运会冠军进校园公益行等系列活动,通过举办体育知识讲座、现场技能演示、互动交流等形式,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为推动科学健身理念深入基层,市体育局组织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员深入学校、社区、乡村,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全市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群比例实现连年攀升。截至目前,经常锻炼人数占比已达44%,全民健身热潮在济宁持续涌动。
健全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
以“健全体系、覆盖城乡”为目标,不断夯实全民健身组织基础,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市体育局着力推进体育总会、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规范化建设,形成以体育社团组织为核心、基层体育指导站(点)为依托、体育俱乐部为补充的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确保健身服务触角延伸至城乡每一个角落。
今年以来,我市各类体育组织累计开展活动300余场次,有效激活了群众参与健身的热情。截至目前,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已实现县乡(镇、街道)全覆盖,全市拥有体育协会246个、民办非企业体育组织182个,构建起“1+2+N”(1个体育总会,2个人群体育协会,N个单项运动协会)的全民健身组织格局,为全民健身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让更多群众能在身边参与活动、享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