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马辉
近日,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发布公示,济宁港航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济宁港航发展集团跻身交通运输系统“国家队”,标志着其在内河港航现代化建设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获得了国家级权威认可,彰显了集团的综合实力与行业影响力。
转型蝶变
从“煤炭黄金”到“港航明珠”
济宁素有“运河之都”的美誉,也因富集的煤炭资源一度成为一座“资源型城市”。
2012年起,随着煤炭“黄金十年”的终结,煤炭市场形势急转直下。与此同时,煤炭产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也越来越大,曾经的“黄金产业”转型迫在眉睫。2012年开始,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在济宁能源集团逐渐拉开帷幕。而济宁港航产业的崛起,正是这场改革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5年,济宁能源集团启动了梁山港的建设。建设者们在一片水洼地上开挖航道、建设铁路专用线,让瓦日铁路与京杭大运河在梁山县“手挽手”,打通了“工”字形多式联运的大通道。公、铁、水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为济宁港航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乘势而上,壮志凌云。2020年,以济宁能源集团为主体的济宁港航发展集团正式组建。济宁港航发展集团作为济宁市实施“强力突破现代港航物流发展”战略的核心平台,锚定“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目标,高标准推进梁山港、任城港、微山港三个亿吨级港口群及五大重点作业区建设,构建起“公路+铁路+水路+集装箱+内河口岸”多式联运体系,推动航运物流要素向济宁集聚。加速推进梁山港煤钢物流园、济州港钢材粮食产业园、龙拱港集装箱示范园、顺达港综合物流园、太平港船舶工业园、微山港大宗商品物流园等“百亿临港园区”项目建设。
在济宁港航发展集团的强力推进下,2024年,济宁港完成货物吞吐量9666 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3.2 万标箱。2025年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5575万吨、同比增长10.4%;累计开通集装箱航线29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9万标箱、同比增长20.1%,连续多年稳坐全省内河港口头把交椅。
“双轮驱动”
创新领跑内河航运新赛道
作为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梁山港通过打造“铁路+水运+集装化运输”多式联运立体运输体系,与京津冀、晋陕蒙相连接,让大运河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手牵手”,形成了“丰”字形大通道,实现“公、铁、水”的无缝衔接,货物吞吐量连年攀升。自通航以来,梁山港从集疏港量1380万吨、营业收入58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集疏港量3200万吨、营业收入91亿元,分别保持年均33%、14%的增速,已连续三年建成百亿园区,“以港育产、以产兴城、港产融合”的局面正在逐渐形成。成功摘取全国内河港口领域首张“碳足迹、碳中和”双碳证书,先后获评全国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案例、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企业。
龙拱港建成全国首个内河智慧化集装箱港口,采用了“远控自动化岸桥+自动驾驶无人平板车+自动化轨道吊”的全自动化生产工艺,其5G应用荣获全国一等奖,并开通山东省首条运河外贸出口航线,智能化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在这里,1名司机可同时操控多台轨道吊作业,效率比传统方式提升80%,港口平均作业效率大幅提升,达到每小时26.6自然箱。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单位能耗降低20%,节省人力60%,自2022年7月底开港以来,为周边企业节省物流成本近2亿元。
从加速内河航运发展,到新能源船业制造,济宁港航扬帆新征程,正在打造全国最大的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让传统船舶在绿色转型中迸发出新质生产力。目前,公司主要推出了4种新能源船型,能够覆盖京杭大运河等各类内河航道的航运需求。其中,最大尺寸的90米LNG动力集装箱运输船(90系列)主要负责长距离的货物运输,载重近5000吨,续航里程约为2000公里;而67.6米纯电动力集散两用船(60系列)则在济宁城区各港口之间进行货物短途倒运,载重近2000吨,续航里程约为200公里。
从开通29条集装箱航线到联动“一带一路”,从推动内河航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建设六大百亿临港园区到融入国际物流大通道,济宁港航正以“百万标箱”为新起点,全力冲刺“千亿企业”,在交通强国建设中贡献内河航运排头兵的硬核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