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全市科协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全省科技创新推进会、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锚定“走在前、勇争先”,聚焦“一个万亿、五个倍增”,充分发挥科技群团优势,积极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挺膺担当、服务大局,筑牢筑强创新发展的两翼,为助力打造科技强市、服务济宁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全市27个单位、48项活动、9名优秀个人受到中国科协、省科协工作表扬,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市科协先后两次在中国科协组织、科普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智汇邻里”社区科普工作模式获省科协主要领导同志批示肯定,被省委组织部、省委社会工作部、省科协发文推广,入选全市优秀改革案例。
对接引入优质创新资源 汇聚发展新动能
创驱赋能,深入开展“创新驱动助力行动”,努力实现与各类优质创新资源的精准对接,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聚焦现代中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链,争取中国科协2025年“科创中国”2个科技服务团项目,服务我市1家国家级园区、4家省级园区;举办“科创中国”中药材产业科技服务团微山行活动,摸排企业技术需求21项,解决技术难题9项。高标准承办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省科协与济宁市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对接引进15家国家级学会、7家高校及科研院所、120名专家学者,开展22场技术对接活动,搭建17个会企交流平台,服务12条产业链、121家企业,解决企业技术需求60余项。加强省级协同创新基地建设,对接省级学会开展服务企业活动112次,解决技术难题182项,助力企业创新发展。3个项目入选省科协海智工作项目,邀请24名海外专家进行项目对接,达成合作意向32项。加快科技信息推广应用,全市1347家企业注册中国科协专利信息资源系统,检索量达到5980次,培训工程技术人员280名,促进企业专利技术升级。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弘扬崇尚创新的科学文化,高标准办好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邀请省科学家精神宣讲报告团进校园宣讲;常态化开展全市科学家精神主题创作大赛和文艺作品征集活动,《白英治水》入选中国科协优秀科学家精神舞台剧。
搭建引才育才平台 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引育结合,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引育等活动,搭建各类人才成长和服务平台,以优质服务吸引优秀人才近悦远来,持续打造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强化青年人才托举,首批遴选17名优秀人才,“一对一”匹配培养导师、制定培养计划,3人入选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持续开展“科技为媒”建家交友工作,将联谊活动与学术交流、志愿服务、技能培训等有机融合,覆盖科技工作者500余人。连续5年举办山东省大学生医养健康创新创业大赛,吸引百余所高校的7383个项目参赛,强化后备梯队人才建设。突出“奋斗有我”,集中宣传展示奋战在科研一线的50余名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遴选聘用60名熟悉市情、业务水平精湛、善于政策研究、具有专业化素养的首批智库专家;组织科技专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和难点等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形成小麦越冬、防汛防灾、企业发展需求等专业性调研报告,6次获得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批示。2024年以来连续两年开展调研课题成果申报工作,征集课题成果80余项,形成科技工作者建议17项。省科协先进制造智库专家支持济宁高端装备产业发展项目落地济宁。
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推动科普服务民生
统筹协同,认真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积极构建大科普工作格局,推动科普工作融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年均举办“全国科普日”主题科普活动5000余场次,受益群众30余万人。“科普助安宁”应急安全科普专题行动答题人数突破200万人次,获得省应急厅表扬并在全省推广。承办全省科协科普工作会议。持续举办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等科技赛事,选拔推荐省赛选手1160余名。邀请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与山东省青少年科普专家团来济报告,举办科技讲坛408场,启迪学生10万余人。开展科技志愿服务5800余场,为全市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力量,第一书记科普惠农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入选山东省科协改革创新品牌A类项目。“智汇邻里”科普进社区“专业部门列单、社区网格点单、部门单位派单、社区群众评单”的“四张单子”工作模式覆盖全市4400余个社区(村),有效融入基层治理。争取科技馆国家免费开放补贴2188万元,接待观众近213万人次。依托“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培育121个国家、省级基层科普项目,争取资金1445万元。举办“科学方舟”主题科普流动巡展,首展当日观展人数超177万,被央视新闻报道。数字科普体验项目《邹鲁游孟记》被《山东新闻联播》宣传报道。
坚持党建引领 深化科协组织改革创新
党建引领,突出作风建设、组织体系、服务能力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提升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以科协组织新活力增添事业发展新动能。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科技工作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从严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四下基层”工作,常态化联系走访一线科技工作者,努力解决科技工作者“急难愁盼”问题。深化开展“党建红引领科技蓝”党建主题活动,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市县科协按期换届,基层一线委员的比例由63%提高到70%。市科协常委会设置科技创新、科技人才、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决策咨询五个专门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帮助委员更好履职尽责。建立市科协联络服务市级学会工作机制,选派联络员跟进掌握学会日常工作动态;加强市级学会重大事项备案监管。11个园区、327家企业建立科协组织,组建市级高校科协联盟,探索大学生科协建设新路径,基层科协组织工作架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设计优化门户网站,开发使用学会服务、科普资源数字化管理系统,不断提升数字机关建设水平。
扬帆新征程,实干谱新篇。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将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建设科技强市的时代责任,改革创新实干,奋力开创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继续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