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8日
第02版:

“双联系”贯通民情链 “全过程”托举幸福城

——任城区人大社会委机制创新实践纪实

■通讯员 陈浩 杨洋

72小时建成社区食堂破解老人“做饭愁”,千余残疾家庭因康教政策重燃希望——在孔孟之乡的运河之畔,一条“委员联代表、代表联群众”的民情链,正托起一座充满温度的幸福之城。任城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创新构建的“双联系”机制,如运河血脉延伸至基层末梢,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结出民生硕果。

机制创新:运河基因淬炼履职新效能

区人大社会委以机制革新赋能精准履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专业小组靶向攻坚。创新组建“养老助残”专业代表小组,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直击民生痛点。代表深入盛源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排查整改27处消防隐患。助推民政局精准采集621户适老化改造需求。通过专题质询打通医养资源壁垒,推动区政府出台《任城养老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2025年年内新增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80张;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2家;打造社区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站点2处。在残疾儿童康教领域,监督推动区政府出台《任城区优化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等政策,惠及千余家庭。

多元议事破冰难题。“代表+部门+专家+群众”议事机制成为破题引擎。该机制助力代表陈德军协调多部门72小时建成社区食堂,破解独居老人“做饭愁”;推动25处社区养老设施投用,2处社区获评全国示范;实现全区新增102张认知症照护床位,护理型床位达3887张(占比73.2%);促成15家“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全域覆盖。

民情畅通:闭环链条激活治理末梢

全区74个人大代表联络站构建起民情响应“前哨站”,实现民意收集、处置、反馈全闭环。

站内联动解民忧。越河街道兴隆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到残疾儿童暑期托管诉求,驻站代表联动四部门、联系专业人士,开放党群服务中心,招募6名志愿者建成假期“运河星宝贝融合营”,惠及5名残障儿童和36名留守儿童。通过绘画治疗、社交训练等融合培智课程,赋能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维监督保实效。创新“进度、质量、成效”三维监督法,通过残疾儿童康复专项督查形成报告直报区委决策,力促将全区335家卫生室建成中医角或国医堂,组建27人中医药助老志愿队覆盖50%养老机构。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建议区政府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院签订深度合作协议,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养老机构。

运河新程:文化根脉滋养善治未来

当“扫码履职”化解急难愁盼、“社区食堂”升腾烟火温度、“康教课堂”传来琅琅书声,“双联系”机制已在运河两岸镌刻下民主为民的深刻印记:180张家庭养老床位、2家嵌入式机构、2处辅具站点承载“老有颐养”承诺;7家康复机构点亮1000余个家庭希望;48项民生难题销号见证治理温度。

立足“全省医养结合先行区”新起点,区人大社会委持续深耕文化沃土。以“孝”化人:督促政府将180张家庭养老床位升级为“儒风孝亲床位”,破解“老养残”困局;以“文”赋能:建议政府建设“儒膳康养”基地推广药膳服务;以“智”提效:推行代表线上履职,实现民情“秒响应”。

运河水长润民生,民主根深扎沃土。从代表吴汉森“板凳议事”到代表陈德军“茶桌听民声”,从代表吕秀云民情驿站到代表杨俊钊康教攻坚——任城区361名人大代表将根脉深扎万家灯火,以“双联系”生动实践展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命力,正在于街头巷尾的民声回响、柴米油盐的关切实处。

2025-09-08 ——任城区人大社会委机制创新实践纪实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1423.html 1 “双联系”贯通民情链 “全过程”托举幸福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