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7日
第01版:

“一条大河”行进式融媒直播第一季“文脉新韵”启动

大河文脉润古今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娜

当泗河的晨雾漫过泗水滨广场的“盛鼎”,当洙泗书院的檐角承接第一缕晨光,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悄然进行。“一条大河” 行进式融媒直播活动第一季于9月16日上午启动,以 “一条大河·文脉新韵” 为主题,沿着流淌千年的泗河,走进沿线县市区的文化遗存与文化“两创”现场,用镜头丈量文化的厚度,用声音传递文化的温度。

泗河,这条被誉为 “海岱名川” 的河流,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水系,更是传统文化的血脉。在洙泗书院的青砖灰瓦间,可领悟孔子晚年讲学的谆谆教诲;于孔府的雕梁画栋里,能读懂儒家文化 “为政以德” 的深远智慧;在孔府菜博物馆,透过一道道精致菜肴,解锁儒家文化与饮食文化交融的密码 ,体会传统饮食中蕴含的深厚礼仪与人文温度……这些散落于河畔的文化明珠,正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鲜活注脚。

而此次直播活动的深意,更在于从历史走向当下,探寻文化 “两创” 的生动实践。蓼河夜游,全息投影再现千年儒风,古风演艺与现代灯光秀相映成趣,沉浸式体验让传统元素在现代夜游中“活”起来;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里,琅琅书声穿越课堂,经典诵读成为常态,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涵养着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习语润儒乡 兖讲乐万家” 百姓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与传统文化在结合中更加浸润人心。

从孔府内“忠孝仁义”木雕纹样传递的价值理念中,到书院街道“儒家文化浸润日常”的烟火气息中,再到七十二孔圣贤桥承载的古今对话里,直播镜头捕捉的不仅是静态的文化符号,更是动态的传承图景。这些点位如同一个个鲜活的坐标,标注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展现着济宁这片土地上文化传承的蓬勃活力。

“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此次行进式融媒直播活动以泗河为脉络,将散落的文化遗存与创新实践有机串联,通过融媒化的呈现方式,让观众既能领略泗河 “浩浩汤汤,文脉悠长” 的自然与人文之美,更能深入了解各县市区在文化 “两创” 中的具体措施与显著成效。这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传承行动,它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文化的见证者、传播者与受益者,在古今交汇中引发情感共鸣,增强文化自信。

随着直播信号的正式发出,泗河的故事将向更广阔的天地传播。这条大河里流淌的,不仅是千年的岁月,更是文化传承的力量;这场直播中呈现的,不仅是沿线的风景,更是一个城市用文化书写的时代答卷。让我们跟随镜头,沿着泗河的流向,共同探寻文化的根与魂,见证文脉新韵的绽放,在传承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让中华文明的长河在新时代奔涌不息。

2025-09-17 “一条大河”行进式融媒直播第一季“文脉新韵”启动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2126.html 1 大河文脉润古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