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李旭岩 王洪玮 宋安琳)“掌握了‘邹城炒笨鸡’这门手艺,工作好找了,工资也涨了,如今每月能有5000元稳定收入!”日前,兖州区新兖镇杨厂村村民张凤胜谈起区里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满是感激。一度靠打零工为生的他,如今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了稳定就业。
张凤胜的经历是兖州区扎实推进“稳就业”工作的一个缩影。该区坚持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抓手,着力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优势。“我们着眼于‘授人以渔’,通过精准高效的技能培训,为劳动者赋能,帮助他们端稳就业‘饭碗’。”兖州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园园表示。
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是培训取得实效的关键。兖州区坚持“稳”“进”并举,科学设置培训项目。一方面,立足造纸、橡胶轮胎等制造业基础,强化配套工种培训,开设造纸工、金属热处理工等专业课程;围绕社会民生需求,常态化开展保安、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养老护理员等市场急需工种培训。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业态领域,及时备案并推出直播电商、快递速送、无人机驾驶等一批前景广阔的新兴工种培训,为劳动者开辟更广阔的就业空间。今年以来,全区已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8期,累计培训2038人次。
在扩大培训供给的同时,兖州区注重提升培训质量效益。今年新增备案职业技能培训机构4家,并通过“镇街机构直接对接”模式,精准组织有意愿的未就业人员参训。各镇街负责摸排推荐学员,培训机构提供免费接送、免费午餐等“一条龙”服务,实行“教”“管”分离,专人对接,切实减轻学员负担。
为确保培训政策落地见效,兖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发《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明白纸》,清晰列明培训机构、工种、报名方式等信息,并通过社区宣传、新媒体推送等方式广泛传播。同时,建立“线上监控抽查+线下实地检查+课程随机旁听”的立体监管模式,对培训过程全程督导,并严格实行第三方考核发证制度,确保培训实效。
“下一步,我们将探索更精准的‘滴灌式’培训,进一步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让更多群众通过技能提升实现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张园园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