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召园(邹城)
“嗨,园哥,快过元宵节喽,看花灯去不?”中午吃饭时,长忠问我。
“不去了,早上刚买了萝卜,陪你侄子挖萝卜灯玩。”我说。
“对,我小时候,爸妈也会给我和我姐挖萝卜灯,可好玩了。”一旁的小孙接过话茬。很明显,我们有着相似的经历。
相比现在的孩子们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我更喜欢重温儿时和小伙伴们过元宵节的美好瞬间,那份属于我们这个年代难忘的回忆。
“虎子,忙完了吗,准备转碾去了。”小时候,元宵节那天傍晚,母亲用点燃的胡萝卜灯照照我的眼睛,寓意新的一年有吉星高照,能心明眼亮、不生疾病,再照照家中每个角落,希望新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后叫上我,分别将胡萝卜灯放在每个房屋门的两边角上、窗台上、八仙桌上,还有旱厕、猪圈、水井旁的石墙缝中。随后,母亲拿出那个又大又长的红皮萝卜,在萝卜皮上刻“福”和“春”字,渴求新春福气满满,用铁丝做“灯柄”,用谷子秆缠棉花做“灯芯”,倒入凝固了的花生油,火柴点亮,木棍挑起,开启我和小伙伴们的游戏。
等我跑到虎子家门口,看到放好的胡萝卜灯,就朝他家大声喊。和他一起叫上勇子、二庆、冬生、二堂、倩倩,各自提着心爱的萝卜灯,来到村头的石碾旁,排好队,正转三圈,嘴里喊着号子,三圈后再反转三圈。仪式结束后,将灯放在碾上,玩起家长买的穿天猴、小神鞭、呲花、转蝶。那种氛围不亚于现在的演唱会、音乐节和体育赛事,环境简陋,但心情舒畅。
如今,我和小伙伴们都走出了大山,各自居住在不同的城市,早已成家立业,为人父母,慢慢懂得了当年“放灯”“转碾”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
“嗨,过元宵节喽。到时一块回趟老家看看。”虎子的一条短信点醒了我。
“好的,我挖好萝卜灯,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看看。”
我抬头问向对面的两个饭搭子:“长忠、小孙,今年的元宵节,你们打算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