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2日
第06版:第六版

王羲之卖“当”

张庆余(嘉祥)

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不但书法首屈一指,还有个喜欢会友和游山玩水的脾性。

且说这一年仲春,风和日丽,春暖花开,他游兴大发,想到杭州看望一位老友,顺便到西湖游玩一阵子。

王羲之晓行夜宿,不几日就到了苏州。见天色已晚,便投宿于一家旅馆。次日想再登程时,忽觉头昏脑涨、浑身乏力,连当日的早餐也不想吃。无奈,便继续住着。岂料病情日重,一下子病了二三十天才见好转。受这么长时间的折磨,所带的盘费已经花光,再去杭州就没盘缠了。这可如何是好?

正在犯愁时,他忽然想起,自己所住的旅馆对面,有一家当铺。而当铺门口上方挂的那个“当”字,不知经过了多少日晒雨淋,显得破旧不堪。王羲之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叫来小书童,铺纸研墨,写下了一个“当”字,让小书童去送给当铺的老板,定价为30两银子。

小书童来到那家当铺,把王羲之的字展示给当铺的掌柜。掌柜仔细端详了一下,心中暗道:“这个字写得果然不错。”便问要多少钱?小书童告诉他,要30两银子。掌柜又端详了一遍说:“这个字嘛,好是很好,不过显得有点儿病态,不值这么多银子。”小书童便把掌柜的话告诉了王羲之。王羲之听了,暗赞那个掌柜在欣赏书法上有几分眼力。于是,运足气力又写了一个“当”字,让小书童送去。掌柜看后赞道:“这个字有力得多了。只是呢,稍带着几分孤气和怒气,那……我也要了!”然后付给了小书童30两银子,并且开了当票。

王羲之有了盘费,又上路了。来到杭州以后,先去拜会老朋友。老朋友弄了一桌丰盛的酒席,还邀请了两个朋友作陪。恰巧,其中的一个朋友也开着一家当铺,知道王羲之的名望,便想求他写个“当”字做招牌。王羲之道:“我在苏州已经给另一家当铺写了一个,你改日可骑快马去取。”接着把当票掏了出来,交给了他。第二天,那人便带着银两前去了。见了那家当铺掌柜,说明来意。掌柜听他说话不是本地口音,料定是外地人,就想坑他一把。于是连本带利向他索要40两银子。不料来者也不讨价还价,爽快地拿出40两银子。掌柜疑惑地问:“这位贵客,这个字真有这么值钱吗?”那人笑道:“是你不知,这可是王羲之的字呀。”掌柜闻听,懊悔万分,当场要拿100两银子再赎回来 ,可对方听也没听,急忙骑上快马,直奔杭州而去。

王羲之还在老朋友家住着,那人去见王羲之,想对他感谢一番。王羲之接过那人赎回来的那个“当”字,看也没看把它撕得粉碎。在场的人顿时面面相觑。王羲之微笑道:“我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心情不太好。你们生意人呀,最重要的是讲究一个‘和’字,和气生财嘛。我现在心情好多了,给你写个新的吧。”那人喜出望外,立即为之展纸磨墨。羲之运足气力,挥笔写出了一个硕大的“当”字。

那人将这个字拿回去后,又请高级工匠进行复影刻制,与王羲之的原体字丝毫不差,挂自家的当铺门旁,非常显目。此家当铺正好处于杭州城通衢大道旁,诸多文人墨客见了,纷纷驻足观赏,赞口不绝。此后不久,那家当铺便成了全国最有名的当铺。其生意之兴隆,可想而知。

2025-02-12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196957.html 1 王羲之卖“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