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伟栋 通讯员 刘淑敏
“看到小文、小申(化名)一天天进步,我们感到非常欣慰。作为教师,我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作为“儒意妈妈”“儒意爸爸”,曲阜市田家炳中学教师郁殿木和曲阜一中教师杜爱云夫妇放弃假期休息时间,为结对帮扶的困境儿童小申和小文送去知识与关爱,让这个冬天变得格外温暖。
主动帮扶主动靠近,寒假期间“一对一”陪伴
小文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他人,作为家庭唯一顶梁柱的爷爷也于去年因车祸离世;小申身患先天性糖尿病,需常年注射药物治疗,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精神三级残疾,爷爷奶奶相继离世,三伯成了小申唯一的依靠。两个孩子都需要身心关爱和学业辅导。得知这些情况后,曾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抗疫最美家庭”的郁殿木夫妇主动申请,成为小文、小申的“儒意妈妈”“儒意爸爸”。
“第一次见到小文,他低着头,不太爱说话,但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杜爱云回忆道。为了更好地帮助小文、小申,郁殿木夫妇与两个孩子一起参与了“新春相遇——携手成长”集中陪伴活动。经过一天的互动游戏、手工制作、亲子采摘等活动,两个孩子也开始有说有笑。
为深入推动“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项目化、标准化、常态化开展,曲阜市妇联实施“儒意妈妈2025‘巳巳如意’年关爱陪伴行动”。春节前,郁殿木夫妇入户家访,为两个孩子送上新春大礼包和暖心慰问。春节期间,他们坚持辅导孩子的功课,与孩子们共同制定了寒假读书计划,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书写习惯。杜爱云会与小文一起读书、练字,耐心解答学习上的疑问;郁殿木利用专业特长为小申辅导英语,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乐观面对生活,成为生活的强者。
学习、生活、心理等各项关怀面面俱到
在相处过程中,细心的杜爱云发现小文看东西总是眯着眼睛,通过与奶奶沟通,得知小文的一只眼睛从小就弱视,3岁时进行过矫正治疗,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坚持佩戴眼镜,奶奶心中满是遗憾与内疚。正月初九,夫妻俩带孩子去专业机构检查视力。经过检测,好消息传来:小文的双眼视力仍能维持在1.2的正常水平,无需佩戴眼镜。
除了对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郁殿木夫妇更加注重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关怀。作为十几岁的少年,每天两次胰岛素注射成为小申生活中的一大负担,小伙伴爱吃爱喝的零食饮品都不能碰,父母关爱的缺失也使他情绪低落。深知小申内心渴求的郁殿木,主动与小申联系,倾听他的心声,理解他的困惑,鼓励他树立自信,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这个寒假,郁殿木与小申共同阅读了《爱的教育》,每天分享读书心得,在文字间感受爱的力量。在“儒意爸爸”的陪伴下,小申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
郁殿木夫妇的善举是曲阜市妇联“儒意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和困境儿童工作的一个缩影。该项工作自开展以来,已招募421名“儒意妈妈(爸爸)”,长期结对474名留守和困境儿童。在曲阜市妇联和“儒意妈妈”“儒意爸爸”的关怀努力下,越来越多像小文、小申一样的孩子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勇敢追逐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