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杰(任城)
在鲁西南乡间,有一种小吃,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与记忆,那便是“肉盒子”,一个听起来就让人心生亲切的名字。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段段温暖的故事,一丝丝萦绕心头的乡愁。
记得小时候,每当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升起,母亲便会开始忙碌起来,为我们制作那美味的肉盒子。她精心挑选优质的小麦面粉,用那双巧手将烫面和冷水面混合,根据季节的变换调整着比例。这一步骤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母亲对食材的深刻理解和对口感的极致追求。
馅料的选择同样讲究,新鲜的猪肉、大葱、姜末,还有母亲特意为我们加的鸡蛋。制作肉盒子时,母亲总是那么专注而细致。她将面团擀成薄片,抹上馅料,从一端卷起,两端捏实,形成长条形的面胚,再擀成扁平的椭圆形或长方形。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母亲将满满的爱意也包裹进了这小小的肉盒子里。
煎制时,平底锅里滋滋作响,肉盒子的外皮逐渐变得金黄酥脆。母亲总是小心翼翼地翻动着,生怕火候不够或过了头。那火候的掌握,就像她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恰到好处。
每当肉盒子出锅,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围坐在桌旁,大口品尝着这美味的佳肴。它既可当菜又可当饭,老人小孩都喜欢。那一刻,家的温馨与幸福在舌尖上绽放,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起来。肉盒子的美味不仅仅在于它的口感酥脆、味道鲜美,更在于它所承载的那份亲情与回忆。每一次品尝,都能让我们想起那些与母亲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想起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
如今,虽然我已经离开了那个充满回忆的小村庄,但每次回老家串门,总能看到老年人煎肉盒子吃的场景。那些农家饭馆也将肉盒子当作一道特色菜肴上桌,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食客。每当品尝到这熟悉的味道,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那不仅仅是对美味的怀念,更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怀念。
肉盒子所承载的乡愁与记忆,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寄托,更是整个社会的文化记忆。它见证了鲁西南乡间百姓的生活变迁和文化传承,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通过品尝肉盒子,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份来自乡土的温暖与力量,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和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