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8日
第02版:第二版

气温大起大落,血管会跟着热胀冷缩

在舒张和收缩中易出现异常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自2月26日起,我国大部地区持续回暖,但预计在3月初时冷空气再度来袭,全国大部地区又将出现剧烈降温。专家提醒,在预防“春病”的同时,要科学适度地进行体育锻炼,强健体魄,注重饮食的营养均衡,早睡早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敏原“随风”而行,小心呼吸系统疾病

春季里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细菌病毒都会比较活跃,导致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处于高发期。除普通感冒外,流行性感冒亦在春季高发,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虽已通过接种疫苗有效控制,但仍会有散发。

“儿童是多种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易感人群。”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介绍,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疼痛,可能伴有发热、头痛。麻疹俗称“见面传”,未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且未患过麻疹的人群是麻疹病毒的主要“攻击对象”,症状包括发热(通常是高热)、咳嗽、流鼻涕、口腔颊粘膜有斑点、全身皮疹等。

因气候多变,春风里易携带花粉、尘螨、柳絮等常见过敏原,侵袭人体,引发多种过敏性疾病,包括季节性接触性皮炎、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疾病,以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

气温变化大,管好心脑血管疾病

“春季气温大起大落,血管也会跟着热胀冷缩。”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黄万众说,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血管硬化程度较高,更难适应环境温度的快速变化,血管在不断舒张和收缩中更易出现异常,可能引发脑溢血、中风、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提醒,春季时要特别注意慢病管理。针对相关疾病风险人群,黄万众建议,早晚加穿背心、围巾等,重点保护颈动脉和胸口不受寒;洗澡水温控制在38℃—40℃,从四肢开始冲淋,让血管逐渐适应;在起床、起身时,依次进行“三个30秒”,即睁眼躺30秒、坐起30秒、床边坐30秒,给血管调节的时间。此外,若出现持续头痛、单侧肢体麻木、胸口压榨性疼痛超过15分钟,应立即拨打“120”,抓住黄金抢救时间。

“春困”“伤春”,勿轻视精神心理健康

春天里易犯困、提不起精神、容易伤怀、陷入忧思……“春困”“伤春”,都是形容在春季时发生的心理、精神方面的不适。

对此,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占归来解释称,冬去春来时,气温、日照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物钟和激素水平产生影响,光照时间变长可能刺激大脑分泌更多血清素,也可能引起褪黑素分泌减少,进而影响情绪调节,“有些人更为敏感,在这样的变化刺激下易有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

(来源:新华社)

2025-02-28 气温大起大落,血管会跟着热胀冷缩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198136.html 1 在舒张和收缩中易出现异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