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艽梅(任城)
三月的晨光透过窗帘,温柔地唤醒了我的梦。手机提示音忽地响起,定睛细看,是好友发来的微信报喜——当天的《济宁晚报》刊登了我的一篇小文。虽然只占据了豆腐块似的一角,却足以让我激动不已。“人生有无数个第一次,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里,终于明白文字变成铅字的感受。”我在朋友圈这样写到。心有所爱,梦想可期。回想起与晚报的点滴过往,那分明是我追梦路上的灯塔。
我向来爱读书、看报。生活在济宁,自然最关注本地报纸。《济宁晚报》侧重民生新闻、社会热点和文化生活。记得那些年,我常去街边报亭翻阅,后来偶然发现,洸河路仙营绿地南的街边报栏,也贴有《济宁晚报》。每日傍晚散步时,我必去驻足片刻。人车喧闹的马路边,一个专注读报的人,不知可曾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呢?
2024年,喜欢文学的我加入了济宁老年大学写作班。晚报的“百姓写手”“济宁老年·悦享银龄”栏目里常刊登同学的美文佳作,我每篇必读,细细揣摩。每月19号在亚龙书城举办的悦享银龄读书会,我和同学们都爱去现场聆听。今年三月,我写了一篇《春风十里荠菜香》,鼓起勇气投稿给晚报的编辑老师,不料数日后就见报了。这无疑是我人生中,值得骄傲的事情。
成长的年代里,书籍、报刊陪伴我走过许多美好的时光。手指摩挲纸张的纹理、耳闻书页翻动的声响,还有那油墨散发的芳香,早已化作内心深处不可替代的情怀。诚如人所言,美存在于物质与时光的损耗里。时代在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用上了便捷的电子版阅读,晚报也有了自己的公众号。可我依然愿意手捧墨香,润泽心田——那是我种在时光里的另一种“荠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