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睿(任城)
每至清明,当伫立在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时,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在心底生出,也在这一瞬间,生命的脉络逐渐清晰,我们开始探寻那些关乎存在的根本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去往何处?
我们来自父母,父母又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代代相承,这便是生命的根源。无论家族的枝叶如何繁茂,伸向大地的根始终只有一处。这种融入血脉的眷恋,就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世时,人生尚有归处,我们始终知道自己的来处;父母离去后,人生只剩漫漫归途,我们带着他们给予的生命与爱继续前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清明节何尝不是中国的感恩节?它让我们铭记生命的源头,感恩先辈的给予。
清明节,不仅是追思先人的日子,更是教导我们做人的时刻。清洁、清廉、清净,明事、明礼、明理、明法,一个清白明白的人,内心自有清风涤荡,行事自有明月映照,秉持着真善美的品格行走于世。
至于要到哪里去?无论一个人多么伟大,终将被这世间遗忘。“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想到此处,许多事情便可淡然、豁然、悠然、乐然、坦然。当我们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来处与归处,“我是谁”这个问题也就豁然开朗。我们是人子(女),是人父(母),是人夫(妻),是炎黄子孙。
清明,是感恩,是哀思,是敬重,是跨越千年的情感延续,是慎终追远的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