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博物馆里,藏着一对“青铜组合神器”,它们是西周贵族洗手用的高端装备——春秋兽首流龙形鋬青铜匜、春秋兽首附耳蟠虺纹青铜盘。它们从薛国故城遗址穿越千年而来,背后藏着一套超有仪式感的 “沃盥(guàn)之礼”。这可不是普通的洗手,而是西周贵族祭祀、宴飨(xiǎng)前的必做功课。古人洗手讲究着呢,一起来看看吧!
“沃”是浇水的意思,“盥”为会意字,甲骨文中的“盥”字,就像一只朝下的手伸入水盆之中。人们意识到用流动的水洗手洗脸更加卫生,于是用流水盥洗的器皿应运而生。西周中期以前,流行盘、盉(hé)搭配使用;西周晚期后,多为盘、匜配合使用。匜发展的高峰期出现在春秋中晚期,全国多地均有匜出土,不仅数量众多,形制种类也很丰富。
西周时期,虢(guó)国人在举行祭祀、宴飨、朝觐等活动时,均要行使“沃盥之礼”。《礼记·内则》中详细记载了使用方法:“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仪式开始时,一人捧盘跪于面前,另一人持匜恭候一旁。行礼时,注入匜中净水,贵族们完成净手后,负责“沃盥之礼”的人伸手递上毛巾。即便看似简单的礼仪,也显得很是庄重。
关于“沃盥之礼”还有一个小故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曾有记载:晋公子过秦,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这个故事讲的是晋文公重耳在即位之前,曾逃亡到西邻秦国,秦穆公将女儿怀嬴嫁给了重耳。有一天,怀嬴服侍重耳奉匜沃盥,不拘小节的重耳洗完后甩甩手让怀嬴走,怀嬴生气地说:“秦国和晋国实力相当,你为何侮辱我?”重耳见状赶忙谢罪。通过这个故事,可以感受到“沃盥之礼”在古代的重要性。
匜适应“沃盥之礼”的需要,在功能上经历了不断演化,首先作为酒器使用,随后成为注水器。随着功能不断转化以及礼崩乐坏时期的到来,这件曾风光无限的青铜礼器,走过了跌宕起伏的生命历程。战国以后,匜被洗盆取代,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