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8日
第07版:第七版

曲阜碑刻(六十六)

大元加封 颜子父母制词碑

尹一航

大元加封颜子父母制词碑(以下简称“颜子父母碑”),立于元顺帝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现位于曲阜颜庙西路杞国公殿院内东南角。碑头雕龙,下为龟趺。碑头高1.1米,上刻篆书“大元加封杞国文裕公制词碑”十二字;碑身高2.8米、宽0.89米、厚0.37米;龟趺高0.65米、长1.1米、宽0.9米。碑的正文由汉文正书写就,十三行,行二十五字,内容大部分清晰可见,仅数字因残坏而不可辨。制词,意为皇帝诏令中的文辞,此碑碑文为元顺帝的圣旨,内容是加封颜子的父母,并给与谥号。碑阴为“加封颜子父母妻谥议”,记载群臣关于给颜子父母及颜子之妻何种谥号的讨论。

关于颜子父母的史料记载较少,但可以确定的是,颜父与颜子同为孔门弟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颜无繇字路。路者,颜回父,父子尝各异时事孔子。”《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颜由,颜回父,字季路,孔子始教学于阙里而受学,少孔子六岁。”综合《史记》《孔子家语》,颜回父亲名叫颜无繇(一名颜由),字路或季路,因此也被称为颜路,只比孔子小六岁,当孔子刚在阙里教学时,他就成为孔子弟子。颜回先父亲而去世,《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颜回死,颜路贫,请孔子车以葬。”《论语·先进》:“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行也。’”可以推想,对于颜回的去世,作为父亲的颜路十分悲伤,想要厚葬他,但家贫,于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置办丧事,因不符合礼法而被孔子拒绝。

关于何时加封颜子父母的问题,《元史》的记载与本碑有出入。《元史·文宗本纪》将此事系于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五月,而《元史·祭祀六》“颜子考妣封谥”条将之系于元统二年,后者与本碑时间一致。考虑到《元史》编写的仓促和碑文书写的凝固性,颜子父母被加封的真正时间当在元统二年。那为何会出现至顺三年的记载?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元史》编写的时间仓促和编写者水平有限,编写者错误地将本应发生在元统二年五月的事情系于至顺三年五月,二是加封颜子父母的决策已在至顺三年做出,但直到元统二年方才实施。按照《元史》记载,元文宗在至顺三年五月下诏加封颜子父母,但随即崩于同年八月;随后宁宗于同年十月即位,即位一个月后便崩;由于权臣燕帖木儿的从中作梗,元顺帝迟至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六月方才即位。从元文宗至顺三年五月下诏到元顺帝至顺四年六月即位,一年内却更换文宗、宁宗两任皇帝,因此朝廷可能没有时间施行文宗圣旨。循此时间线索,顺帝即位的半年后,也就是元统二年正月二十六日,群臣商议加封颜子父母妻之事,同年五月,加封圣旨到达曲阜,然后颜氏后人刻石立碑。从元文宗至顺三年五月下诏加封,到元统二年五月真正施行,中间过去了两年。

但上述的第二点猜想存在诸多可疑之处,最大的反例在于大元加封兖国复圣公制词碑(以下简称“复圣公碑”)的碑阴当中。复圣公碑阴与颜子父母碑阴所述事情一致,均为朝臣商议加封颜子父母妻谥号之事,复圣公碑阴为蒙古白话文体,所述细节更加完善。在元统二年正月十六日,衍圣公呈文:“颜子根底与了兖国公名分,他的父母并妻未加追封。”按照衍圣公的说法,此时之前,朝廷并未加封颜子父母、妻子。且在这两块碑阴所述均未出现文宗加封之事,如果文宗曾下诏加封,衍圣公及群臣不可能不提到。所以《元史·文宗本纪》记载可能有误。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研究》也认为:“然据此碑(即复圣公碑),元统二年五月礼部方有加封颜子父母之议,是正史失之。”

综上所述,颜子父母及妻在历史上记载较少,他们于元统二年被加封是此前颜回被加封为兖国复圣公的余荫。虽然经历皇位更替、幼帝即位等重大政治事件,但元朝上层统治者还是延续了尊儒重道的政策。儒者作为国家官吏的后备军,还是受到与僧道不同的待遇。

2025-08-18 曲阜碑刻(六十六)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210202.html 1 大元加封 颜子父母制词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