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艳茹 通讯员 闫雪静 郑浩
“以前看杂技得去城里,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这高空踢碗太精彩了!”近日,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文化广场上,68岁的村民王奶奶盯着舞台上的表演连连惊叹。当天,济宁市“文化赋能·魅力城乡”文化惠民进基层专项行动走进该村。
昨日,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沉到基层、惠民服务落到实处,市文化和旅游局创新启动“文化赋能·魅力城乡”文化惠民进基层专项行动。此次行动集结市直各文化单位(院团)100余名文艺骨干,采取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模式,计划走遍全市所有乡镇(街道),通过“文艺演出+文化辅导”双轮驱动,把接地气、暖人心的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书画辅导进社区 翰墨丹青润乡邻
“您看这笔锋再收一点,‘福’字的结构就更匀称了。”在汶上县郭楼镇综合文化站二楼书法活动室,济宁市孔孟书画院的杨海阳老师俯下身,指导村民调整握笔姿势,耐心讲解书写技巧。活动室内暖意融融,桌上铺着宣纸,20多位居民围在一起,跟着老师学习书法创作。
“我平时就喜欢写写画画,但没人指点总找不到窍门。”大家笑着展示刚完成的书画作品,“今天杨老师一教,我们瞬间就开窍了,以后咱家过年用的春联可以自己写了!”
孔孟书画院另外一组小分队也活跃在基层。在兖州区颜店镇文化站,绘画老师靳贵芳正给村民示范国画花鸟的画法。“我喜欢热闹的花色,画花、画鸟既吉祥喜庆又能装点家里。等学会了,我还要教村里的姐妹们一起画,把咱们的文化活动室办得更红火。”村民们举着刚画好的作品,兴奋地和同伴分享。此次市孔孟书画院小分队还走进任城区南张街道、兖州区小孟镇等地,开展书画创作辅导培训,让群众在笔墨互动中感受中华传统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文艺培训添活力 群众唱响幸福声
“大家注意脚步节奏,跟着音乐节拍再慢一点,手的动作要舒展!”在曲阜市姚村镇姚西村文化广场,济宁市文化馆舞蹈老师杨超然正带着40多位村民排练广场舞。村民们跟着老师的指令抬手、转身、跳跃,虽然动作还略显生涩,但每个人脸上却写满了认真。
“以前跳广场舞都是跟着视频瞎琢磨,动作不标准还容易累。杨老师教得特别细致,连手腕怎么转都讲得清清楚楚,现在跳着不仅好看,还浑身舒坦。”村民们擦了擦汗开心地笑着说。杨超然告诉记者,为了契合村民的实际学习能力,特意挑选了节奏舒缓、动作简单的曲目。“看到大家越跳越有劲儿,我也特别有成就感,希望能帮大家把广场舞跳出专业范儿。”
兖州区大安镇唐庄管区的音乐教室同样热闹非凡,市文化馆音乐老师张娇、孙春阳正指导村民们练习合唱。“吸气时肩膀放松,声音要往头顶走,咱们再唱一遍试试。”张娇一边示范,一边用手打着节拍。村民们手中拿着打印好的歌词,跟着伴奏放声歌唱。“以前就爱在家哼两句,从来没正经唱过。跟着张老师学了发声技巧,现在感觉嗓子都打开了,以后村里有活动,我也能上台唱两句了。”村民刘大姐说。
文化馆的书法、舞蹈、音乐以及非遗培训活动,还走进了微山县西平镇、鱼台县滨湖街道文化站等地,让更多群众感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
文艺演出暖人心 欢声笑语满堂彩
在嘉祥县黄垓镇鲁店村的舞台上,济宁市杂技团演员孙超正表演“高车踢碗”,当他完成一次踢碗动作时,台下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为了让村民看得过瘾,我们特意调整了节目编排,增加了互动环节。看到大家笑得那么开心,再累也值了。”孙超说。
据了解,杂技团小分队深入嘉祥县多个村镇及任城区、鱼台县、金乡县等地,带来空竹、蹬鼓、转碟等经典节目。演员们还主动邀请小朋友上台体验简单的杂技动作。“我刚才转了盘子,太好玩了!希望叔叔阿姨下次还来!”小朋友的心声真实体现了对节目的喜爱。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在兖州区酒仙桥街道天仙社区,济宁艺术剧院演员们演唱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引发全场合唱。舞台上,歌舞、戏曲、小品轮番上演;舞台下,居民们看得津津有味,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这个反诈小品太接地气了!说的都是咱们老百姓容易遇到的骗局,看完以后心里更有底了,回家还得给家里人好好讲讲!这场演出把邻居们聚到一起,既热闹又暖心。”社区居民程大哥说。济宁艺术剧院小分队陆续走进兖州区龙桥街道、鼓楼街道等地,用精彩演出让冬日社区充满文化暖意。
记者了解到,本次“文化赋能·魅力城乡”专项行动将持续至11月底,后续将以此次行动为基础,持续推出四季“村晚”、全民才艺大比拼、艺彩济宁乐翻天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我们不仅要把文化服务送到基层,更要鼓励群众从‘台下看’变身‘台上演’,让大家真正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受益者。诚邀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赴这场家门口的文化之约!”济宁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