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曹俐 刘菲)近日,济宁高新区“幸福高新”主题系列(第3场)暨高新区“强化就业服务保障 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向与会媒体代表介绍了高新区就业人才服务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济宁日报、区融媒体中心等市、区媒体记者参加此次发布会。
济宁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赵永刚表示,今年以来,济宁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紧扣“民生为本 人才优先”工作主线,以畅通就业微循环、人才微生态、推动就业人才服务提质增效为指引,不断健全优化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施“进企三送”活动
稳定扩大就业岗位
送政策,确保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实施“职在蓼河、援企护航”专项行动,建立人社服务专员包保企业责任制,将惠企政策第一时间直达企业,确保政策在稳岗扩岗中发挥实效。通过线下走访、线上调查,精准监测企业用工需求,及时进行人岗匹配,为企业点对点输送人才。
送资金,帮企业解决“燃眉之急”。依托“儒岗贷 惠如愿”稳岗扩岗贷款、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大力实施金融助企稳就业保用工专项行动,在区政务服务网稳岗就业平台、微信平台等线上渠道,发布“双贷”政策解读,营造“金融护岗”的良好氛围。持续发挥“创贷之家”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把创贷服务向街道、产业园区进一步延伸。
送岗位,为企业搭建“劳动供给”平台。积极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人才用工服务平台,畅通招聘求职渠道,促进人岗高效对接。开通“就在蓼河 春风送岗”蓼河英才招聘专场,吸引优质企业在专场发布招聘岗位。强化部门联动,联合工会等有关部门开展“招聘周周有”活动,为缺工企业和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牵线搭桥。
服务重点群体就业
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三级联动,健全服务网络。聚焦基层群体就业,建设“一公里”就业圈,安排专人下沉服务,重点依托街道“居民通”小程序,以社区为民服务大厅为载体,打造“不出社区找工作”新模式,促进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业。加强区街社区三级联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岗位需求清单,为毕业生精准提供求职招聘、技能培训、就业见习等服务。
兜底安置,做好就业帮扶。加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持续做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新开发消防服务类等岗位。深入开展就业见习帮扶行动,征集就业见习岗位353个,通过见习留用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渠道。
搭建平台,发挥载体作用。依托源尚创业市场,在全省率先创建“乐业蓼河”创业赋能中心,将“创业一件事”服务向基层园区延伸,着力打造“全域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精心打造园区内创业导师工作室,为创业者提供优质创业指导服务,提高创业群体的创新创业能力。
聚焦引育用留服务
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全方位构建人才服务发展体系。高位谋划人才引领“四链”融合发展,先后印发《关于打造蓼河国际英才高地的十条人才新政》等文件,为高新区打造成区域性人才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实施人才政策落实“啄木鸟”行动,科学编制人才政策清单,为各类人才提供政策“字典”,全面做好政策服务保障。
开展人才政策宣传推介。举办各类人才推介、宣讲活动20余场,建立健全助企攀登干部服务机制和HR服务专员常态化服务企业机制,选派干部包保区内重点企业,确保人才服务保障全覆盖。
优化人才政策落实体验。组建“济宁市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成功举办高层次人才服务公益讲座等系列活动。积极打造“蓼河国际英才赋能中心”,建成集政策发布、教育培训、人才招聘、人才工程申报、补贴发放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组建帮办代办队伍和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为人才提供人才认定、住房安居、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一次办好”的“贴身服务”。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稳就业、保民生、育人才工作意义重大。区党工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将坚持“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工作总基调,真抓实干,积极作为,着力打响“才聚蓼河 就在高新”就业人才服务品牌,奋力推动全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