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曹俐 刘菲 通讯员 伊艳华 陈红雁 夏苗)儿童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为引导困境儿童树立正向的成长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文化素养及社会适应能力,6月1日下午,黄屯街道社工站联合济宁市惠民社区服务中心,携手济宁广播电视台、协同开展了“快乐六一·与爱‘童’享”儿童关爱志愿服务系列活动,通过参观济宁广播电视台、体验“当小记者的一天”、学习“音乐思政课”等活动内容,进一步开拓困境儿童的文化视野,为他们的茁壮成长及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活动当天下午一点半,大家迫不及待地来到了社工站集合,小朋友们十分好奇,纷纷用稚嫩的童音问社工:“电视台是什么样的呀?好开心呀!里面是不是有很多很厉害的主持人呀?”社工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进行了简单介绍,小朋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表示很感兴趣。
之后,在社工的引导下,大家有序进行签到并排队上车,一起踏上了期待已久的“广播电视台之旅”。很快便到达了目的地,在电视台主持人的带领下,大家近距离看到了济宁广电600㎡演播大厅、二楼新闻演播室、《直播民生》栏目办公室、指挥调度中心、发射塔等多个不同规格的演播厅、专业的导播室和录音棚等主流媒体空间,大家对电视台的每一个地方都充满了新奇,每到一个地方,小朋友们都情不自禁的发出“哇”的赞叹声,都特别感慨平时只是在家里看电视或者玩手机的时候看到记者,非常庆幸自己有一天也能亲眼见证《济宁新闻联播》《直播民生》等王牌节目的诞生,还亲自参与了“今天我是小小电视台记者”的新闻模拟播报体验活动。
本环节在丰富困境儿童的日常生活、增添生活乐趣的同时,身临其境让个人眼界得到了拓展、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提升,有效促进了困境儿童的个人成长。
最后,大家来到大演播室开展了音乐思政课大讲堂环节。由知名主持人为大家提供音乐思政课讲解,主要是针对当代儿童青少年的特点,采用“音视频+PPT+主讲人”的创新方式,将理论学习和艺术审美进行创新叠加的音乐艺术教育。在现场特效音效等现代科技的环境营造加持下,小朋友们“沉浸”在一首首青春洋溢的旋律中,真正体验了一场穿越时空、探寻榜样人物足迹的奇幻之旅。
通过教授融入思政内容的音乐知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精神的同时引导大家树立正向的成长观、价值观,从小树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的少年理想和造福社会的远大抱负。
在回程的路上,祖国的花朵们开心地分享着今日的所见所闻及感受,“我好喜欢来这里听这些歌曲呀,感觉让人充满力量!”“真好,我为我是少先队员而骄傲!”“广播电视台真好,我以后想来这里工作!”小朋友们纷纷感慨今年的“六一”过得很有意义,受益匪浅!在热烈的讨论声中,社工和志愿者引导大家就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勇于尝试、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健康成长。
童心齐向党,阔步新长征。本期活动对困境儿童来说可谓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他们在实际体验中激发学习自信、培养兴趣爱好、开拓文化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及社会适应能力,真正以实际行动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精神传递到儿童青少年心中,有效彰显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少年儿童肩负着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
下一步,“聚力护航 益路童行”困境儿童社会支持计划项目团队将持续聚焦困境儿童的切实需求,整合在地社区、社会资源,用更温暖、更有效的方式,提供生活安全实用技能培训、法律援助及职业规划指导等服务,激励他们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等综合能力,有效提升困境儿童的生活满足感、家庭监护质量及自身交际能力,进一步增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