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晓晗 吴运华
走进微山县高楼乡藕虾混养园区,放眼望去,十里荷塘、一片碧绿、红花争艳、白鹭群飞。
7月27日,正值荷花盛开的季节,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水生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在此落地。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所、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6名专家教授出席授牌仪式,实地参观考察浅水藕种植,召开座谈会并进行现场签约。
藕虾混养 一水两用
作为素有“湖韵水乡”美誉的高楼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美自然的生态环境和丰富优质的淡水资源,特别是浅水藕与小龙虾混养产业模式,近年来保持了长足的发展势头。
几年前,高楼乡积极鼓励引导村里一些致富带头能人流转土地,把小闸管区、利民管区等村的稻地、荒地进行重新整合,把小块变大块,以浅水藕与小龙虾混合养殖为载体,大力发展立体生态养殖模式,统一规划建设了田园风光藕虾混养园区。
高楼村养殖户牟金冬说:“之前种植小麦、水稻,一亩地年产值2000元到3000元,纯利润也就1000元左右,而混养模式每亩年产值一般在8000元到10000元,纯收益在5000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浅水藕生长环节为小龙虾栖息繁殖提供了庇护,采挖后残留的次藕又给小龙虾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小龙虾的生长活动,给浅水藕提供了养分,减少病虫害。藕虾混养模式充分利用生物链良性循环作用进行农业生产,节约水土资源,低碳排放无公害,增产增效,利于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全乡浅水藕与小龙虾混养模式面积已发展到4万余亩。
人才振兴 激活动能
“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水生蔬菜试验示范基地”的设立,是高楼乡积极联系、主动对接,政企院所合力推动的成果,有利于进一步做大做强微山品牌、突出渔湖特色、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高楼乡积极引进高层次专家学者,与高等院所建立合作,形成产学研游基地,进一步加强协调服务,为产业对接、成果转化搭建共建平台。
座谈会上,紧扣浅水藕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前景,各位专家分别从莲藕种质资源及新品种选育应用、莲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其应用和莲藕绿色高效栽培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谈了自己的思考。并结合实地考察,6位专家就高楼乡莲藕产业发展提出了积极的建议。目前,高楼乡4万亩藕田,大部分栽种的是鄂莲5号、鄂莲6号和地方品种“暖瓶胆”,因其栽种年限长、管理粗放,产量和品质降低,通过提纯复壮,恢复其原来的品质和特色,使其产量和品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让老品种焕发新活力。大力引导群众尽快引进高新特品种。如早熟、产量高、适合采收青荷藕的鄂莲10号莲藕,适合采收新鲜莲子的满天星子莲、适合采收藕带的白玉簪1号等莲藕新品种,并开发引进观赏莲系列品种,增加莲藕园区的多样性。
农旅融合 示范带动
近年来,高楼乡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等充分利用起来,大力打造特色产业项目,促进农旅产业深度融合,推进种养殖和乡村休闲旅游互促互补、齐头并进,着力建设宜产宜居宜游的富强美丽新高楼。
高楼乡还把渔猎文化、休闲垂钓等贯穿旅游全过程,开发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推出具有鲜明特色、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赋予旅游文化磁场,以旅促农,以农兴旅,构建良性循环的发展生态,推动乡村振兴建设。
一位来自江苏的游客告诉笔者:“第一次来到高楼乡,一路观赏下来,感觉很不错,环境、道路都很干净,渔民也很淳朴,可以从藕虾混养的研学活动中了解到浅水藕、小龙虾的养殖过程,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以后周末还会经常来走一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