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文明城市创建,是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8月15日召开的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推进会议,号召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以志在必得、攻城拔寨的魄力和行动,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夺取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新胜利,奋力开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再提质、再进位,我们必须把精神文明创建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2017年4月,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持续表彰文明创建先进典型,有力彰显精神文明创建战略地位和作用。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当前,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人们思想更加活跃、价值更为多元、观念更多碰撞。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不断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济宁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的自信之源。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坚持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统筹推进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要丰富创建载体项目,塑造城市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同步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奋力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今年中央文明办出台了新的《全国文明村镇测评体系》,并单独成立一个测评组对镇街和村进行测评,文明城市创建将逐步向农村地区延伸拓展,对农村地区的赋分权重会有较大幅度增加。我们要充分调动创建文明村镇的积极性主动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强化城市创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精神文明创建贵在经常,也难在经常。要加强对各类创建工作的经常性管理,切实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龙头工程来抓,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创建的难点和弱点来抓,把文明家庭创建作为各项创建工作的基础来抓,注重解决各级文明单位都存在好抓不好管的问题、文明单位和文明校园衔接的问题,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深入化、实效化。
“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我们就一定能够奋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再提质、再进位,为济宁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