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7日
第04版:

宋人琳琅满目的花事

包羽鸣

所谓“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点茶、焚香、挂画、插花这“四般闲事”就是“宋人四艺”。宋人普遍爱在家中摆放一瓶鲜花,以此来点缀日常生活,风雅有致,韵味悠长。爱花莫于宋,宋人爱插花。

花艺兴起之初,插花是供奉佛前以示虔诚的供品。经过发展流传,插花成为宫廷贵族消遣娱乐的装饰物和文人雅士吟诗作画的寄托品。

宋代时,花艺风靡,插花已经广泛出现在不同阶层中。这在陆游的《插花》一诗中就可以见得:“有花君不插,有酒君不持。时过花枝空,人老酒户衰。今年病止酒,虚负菊花时”。花和酒已在生活中不可或缺,而插花成为流行的审美实践。

宋人流行插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便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不抑兼并,城市不设宵禁,发展海外贸易,善待民营经济,同时鼓励文化创新和科技进步,这些策略让宋朝迅速富了起来。

“仓廪实而知礼节”,吃饱的人多了,谈艺术的人也就多了。文人群体借用花木抒发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以花枝展情韵,表现花品花格,出游时也要携带桌几,“列炉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赏”,令人在击节赞叹之余,心驰神往。寻常人家受到影响,也渐渐爱上插花。《梦梁录》就有“汴京熟食借,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良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一说,百姓无论贵贱皆愿插花。

君王所好,百姓同之;上之所好,下必从之。君主的个人偏好,常常折射在同时代的民众行为中。秦王好武,汉帝好赋,宋代的君王则尤爱花艺。

新科进士会被赐花,君臣相乐时会簪花,重大节日还有贡花……在上层统治者的大力推广下,花艺向民间传播,插花受到了百姓的喜爱和追捧,甚至成为民间社交的礼仪。每到春天,都会举行盛大的花会和插花比赛,热闹非凡。

花艺一道,独特精深。插花艺术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艺术特色,能够吸引宋人喜爱。在宋代咏插花的诗词和插花图中,可以见到一枝、二枝、三枝、多枝的插法,如一枝斜插等等,讲究参差高低的组合,营造意境,流露出美好的诗情画意。

首都博物馆藏宋人《梅花诗意图》中的瓶插梅花,枝条高低错落,强调横、斜、直、垂(悬崖)的姿态,与当时的梅花绘图也是一致的。

此外,“以花寓意人伦教化”,也是宋代花艺的重心,哲思可与与花木相连。“胆样银瓶玉样梅,此枝折得未全开。为怜落莫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杨万里就借插花抒发了孤洁傲岸的品格。以花材影射人格,表达人生理想,是当时的文人主流。

宋代插花艺术,是“天人合一”传统哲学观下“人文之善”的新境界,一改唐朝的富丽堂皇,讲究清丽疏朗,追求线条美,形式简约,内涵丰富,被称为“理念花”。

这既是插花“何以可能”走入寻常百姓家之所在,也是其必然结果。《东京梦华录》中说:“(东京)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晴帘静院,晓幕高楼,宿酒未醒,好梦初觉,闻之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悬生,最一时之佳况”。

清晨楼下小巷传来的卖花声,寄托着一个时代如梦易碎的繁华,近在眼前,却转瞬即逝。

2022-11-27 包羽鸣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6234.html 1 宋人琳琅满目的花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