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全面学习大会精神,认真领会和深刻理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时代要求,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意义重大,也是干部政德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明、守、严”的要求,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自2018年3月以来,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成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必修课。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凝聚了各级干部的共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作为诠释“政德”的重要内容,成为衡量党员领导干部的为官修德的努力方向和基本遵循。政德教育纳入全国党员干部培训规划,成为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干部为政之德”蔚然成风。“君子之德风”。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和风向标作用,引发社会道德建设的飓风效应,加之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等系列活动的举办,发挥了精神引领、典型示范的重要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
“明、守、严”的要求,是共产党员的修德标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始终是坚强领导核心。为使9600多万名党员保持革命本色,2022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明、守、严”的要求,由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扩大为全体党员的修德标准。广大党员紧跟时代,砥砺品行,锤炼党性,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在抗击新冠疫情与保持经济发展并重的双重压力下,一名党员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数不尽的共产党员成为群众可亲可见、可敬可学的道德标杆,是群众身边道德建设的鲜活典型,社会道德建设呈现比学赶超的新热潮。
“明、守、严”的要求,是团员青年的成长方向。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2022年5月,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青年提出明确要求:“要做崇德向善、严守纪律的模范,带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激励广大青年立德为先,自觉担负起承继百年荣光、建功伟大时代的重任。“明、守、严”的要求,由共产党这个先锋队,扩大到共青团这个突击队、少先队这个后备军。广大青年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诤诤誓言,以智慧和汗水投入火热社会实践,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成为奋勇前行的青春主题。
“明、守、严”的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路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道德建设居于领先地位。近年来,通过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公民道德建设方向更加明确,标准规范更加具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主要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党的二十大向全体公民提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与这三个层面一一对应,高度契合。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践行路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等,是站在社会、集体角度提出的目标。而“明、守、严”的要求,不仅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努力方向,也是从公民个人角度出发,加强道德建设的三大路径。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高度重视教育引导广大公民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作者单位:汶上县干部政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