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2日
第03版:

“空壳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图文 刘帝恩 刘鲁飞

钓鱼台村这个名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相传,商朝名相仲虺的城池南依鸿山,北邻大沙河。仲虺常在大沙河边垂钓,借此体察民情。春秋时期,钓鱼台建村,为了纪念虺王,人们将村庄命名为钓鱼台村。

今天的邹城市大束镇钓鱼台村,位于镇东3公里处,319省道北侧,有村民236户,党员26人。近年来,以打造“两山理论”践行地为目标,党建统领、借力驻村帮扶、厚植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产业,走出“四化融合”乡村振兴蝶变之路,先后荣获山东省美丽乡村、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山东省景区化村庄等荣誉称号。

钓鱼台村曾经是集体经济“空壳村”,最近几年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借力文化“两创”示范点创建,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以前说是3米的河道,实际上就是一条污水沟,经过我们的改造,变成了如今40米的河道,村风村貌有了极大提升。”在村委办公室,钓鱼台村党支部书记朱玉建回忆,钓鱼台村原来是有名的穷村、落后村、空壳村,没有任何集体收入,河道里垃圾漂浮,街上污水横流,村民对此颇有怨言。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以来,立志改变村庄面貌。

借助村庄文化底蕴深厚,而又依山傍水的优势,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更有镇党委政府的帮扶,钓鱼台村河道变宽了,河水清澈了,路面改造了,街道干净了。文明之风吹进了村民的心坎,村容村貌变得人见人夸。

钓鱼台村看准了“四好农村路”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重点示范村建设的好机遇,展开交通基础建设,相继实施了大沙河生态修复、景观绿化、立面改造、文化节点建设等工程。

新建、提升道路56公里,打造游河步道500余米,硬化道路1000米,同步实施村庄道路、庭院绿化,见缝插绿和空地整理美化,栽植绿化苗木4690株,新建绿地6330平方米。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全镇率先试点推行群众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网格化管理体系,发动群众投身到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来,使村民养成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的习惯,确保村庄整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共同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管理、维护、提升的长效机制。

要说村庄蝶变的起源,那肯定离不开党建引领。党建引领增强了党组织基层活力,引导党员当先锋、树模范、促发展,党员争做勤劳致富的带头人。邀请驻村第一书记、种植养殖专家,到村里开展党建、产业发展、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和勤劳致富的本领,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朱玉建向记者介绍了村里“夜谈”的事,就是村委成员晚上去村民家聊天,了解村民需求。“因为大家白天都上班,所以开展这项工作最合适的时间,就是吃过晚饭后。”通过“夜谈”,摸清了村民心里最牵挂的事,大家的心就聚在了一起。

“上来建设了20个大棚,挣了几十万,大家尝到了甜头,纷纷加入进来。”朱玉建说,通过合作,继续扩大食用菌种植面积,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倍,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企业+农户”新模式,让村民长期分红受益,建立增收长效机制,发展过程共建、发展收益共享。种植50亩地精品果园,争取一年三季有可采摘的果子。

发展乡村旅游,结合当地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开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春社钓鱼台”等活动。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结合“钓鱼台村”村名释义及沙河治理,探索“交通+旅游”新模式。借助河道建设100余个钓鱼台,改造闲置农院运营农家乐,吸引周边城市更多的游客前来休闲垂钓、采摘观光、体验农家生活,让集体增收、让群众致富。

钓鱼台村的发展,总结起来靠“四化”,朱玉建这样说道。

班子建设规范化。通过“雁归工程”回引人才,担任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第一书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村两委在周例会上共同列计划、定规矩、话发展,提升工作效能。通过“周五夜话”“民意直通车”“夜访、夜谈”活动,收集群众诉求,解决村民“急难愁盼”,搭建有话可说、有事可议、有求可解的党群议事平台。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找榜样、定目标,外出学习乡村振兴的好经验。

生态资源产业化。发展美丽经济,建设玫瑰花基地,培育精品采摘园,开设农家菜园,打造了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发展休闲经济,开发休闲垂钓、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租赁盘活两处闲置农院改造运营农家乐,将钓鱼台村打造成为休闲旅游特色村;发展食用菌特色经济,建设温室大棚67个,所有大棚由村民承包,参与经营分红,实现就业300余人,村集体增收60万元,带动15个村每年保底收入5万元,促进共同富裕。

网格治理精细化。按照“地域相连、居住相邻、户数相近”的原则,将村庄划分为4个片区,推行书记联网、干部联片、党员联户、文明联创的“一网四联”工作模式,引导村干部、党员、群众全员参与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党支部引领、村民参与、志愿融合,推行“零距离、零费用”乡村物业服务模式,村民线上一键呼叫,物业线下及时服务,提升精细化、精准化服务水平,打响具有“乡土味”的“大管家”物业品牌,服务更便捷、更全面。

服务群众信息化。使用“文明乡村”小程序,为每户生成独立二维码,采用积分制管理模式,创建以文明新风、人居环境、农村改厕等内容的评判依据,“正向积分、反向扣分”。村民凭借积分兑换物品,实现了“一套积分量化、一个程序管理、一根杠杆撬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依托京东云搭建数字党建服务平台,推动服务管理升级,直观展示党员户、五保户、低保户等人员属性,实时查看村民文明积分等信息数据,一屏知村情、一网管全村,实现诉求全收集、民情全掌握、服务全方位。

朱玉建说,钓鱼台村正全力争当全镇乃至全市文化“两创”排头兵,要在文化“两创”工作中贡献钓鱼台村的力量。

2023-07-22 图文 刘帝恩 刘鲁飞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41192.html 1 “空壳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