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湾古镇是京杭大运河中段最有特色的历史古镇,素有“望东于海,西顾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之说,也有“苏北水域胜江南”“黄金水道金三角”及“小上海”之称,已有1300多年历史。
古镇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鼎盛于明清、民国时期,曾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也是苏北、鲁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唐代实行州县制,窑湾建镇,始名隅头镇。清康熙七年(1661年)隅头镇因地震被毁,后在南运河畔筑窑烧砖,重建新镇,过往船只多停泊在此,窑湾由此得名。
窑湾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如清代的圣旨石碑、壁画、字画、瓷器、刺绣等。岳飞、朱元璋、乾隆皇帝也在此留下足迹。
古镇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联袂起水阁、桥梁、石板巷、吴家大院、赵信隆酱园店、中国典当博物馆、窑湾民俗博物馆、大清窑湾邮局、江西会馆、山西会馆、苏镇扬会馆、天主教堂等景点,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元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的“以和为美”。
雄伟的窑湾城门,用青砖堆砌着过去的故事。黛瓦青砖泛着沧桑,用手轻轻触摸,指尖的粉末,就落下了唐诗宋词的清幽。
古镇没有宽阔的街道,青石铺就的长巷里,鳞次栉比的古风店铺林立,沿街两厢货栈、钱庄、当铺、丝绸店、鞋帽店、药房、粮行、酒馆等牌匾下,仍然保留着曾经的韵味,飘散着古城淡淡的烟火。
走进窑湾古镇,走累了就在亭台楼阁中休息片刻,或在界牌楼下品尝桂花云片糕,再吃上一顿正宗的窑湾船菜,那才算不枉古镇之行。饭后去临河的小店消磨时光,也可以乘一艘乌篷船,享受美好的慢生活,悠悠之中畅聊人生,真是美得不可一世。
尽管窑湾古镇未能完完整整地保留街道的原貌,但还是值得庆幸的。要知道,有多少老街早已被现代的大道和高楼彻底替代。当然,窑湾古镇的漕运码头,曾经人来人往的景象没有了,这是历史的必然,但古人留在古镇的气息还没有飘远。街上现存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片青砖黛瓦,都可以印证古镇的热闹。用心触摸每一处角落,都能在这里感觉到历史行进的声音。
如今,窑湾古镇枕着京杭大运河一起变老。老河,老街,如同一本泛黄了的线装书,记载着厚重的历史,记载着老街上每一刻幸福的时光,正等待着人们去翻阅,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