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8日
第03版:

新时代的“兵妈妈”

■本报记者 王雁南

本报通讯员 何敬锋

1954年12月出生于汶上县苑庄镇中小秦村的齐桂真,是退役军人束立波和现役军人束立辉的母亲。她多次被评为“好儿媳”和“好婆婆”,并被汶上县授予“拥军好妈妈”称号,被济宁市授予“十佳兵妈妈”荣誉称号。

共圆军旅梦

爱穿妈妈纳的千层底

1997年12月,她把大儿子束立波送进军营。当时,由于年龄小,刚到部队时,束立波根本跟不上训练,拖连队后腿不说,自己也非常苦恼。母亲齐桂真得知后,就让丈夫写信鼓励儿子:在军事训练中第一名和最一后名同样都要付出辛苦和累,但苦和累的效果不同,既然选择了当兵,就要有军人的样子,要勇敢地冲向前、冲在前。在母亲的教导下,束立波一改训练作风,精神焕然一新,时刻以笨鸟先飞来激励自己,终于在年底考核中取得了手榴弹投掷全连第一的好成绩。

2007年12月,齐桂真又把二儿子束立辉送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集团军。齐桂真为儿子能来到这样的部队感到骄傲和自豪,并告诫儿子一定要崇尚荣誉,苦练军事技能,当一个好兵!

一次,立辉告诉母亲,穿胶鞋训练,出汗多,脚易磨烂,要母亲纳双布鞋垫寄来。齐桂真得知消息后,立即想到,儿子训练穿胶鞋易烂脚,其他战士也肯定存在这种情况。为此,她动员乡里乡亲多纳鞋垫、多做布鞋。几个月后,一双双拥军布鞋和鞋垫发往儿子所在的连队。“这不仅体现出一个母亲的伟大,更展现了新时代山东沂蒙红嫂精神。”时任儿子所在团的政委给出了高度评价。小伙子们穿上齐妈妈寄来的布鞋,幸福溢满心头。

多年来,齐桂真妈妈还多次到部队看望战士,多次为战士们带去鞋垫,像母亲一样关爱着每一位战士的成长。

为母则刚

她的爱得到延伸

2018年6月,二儿媳要生产,由于部队任务紧,二儿子不能回来陪同待产。这时,齐桂真告诉儿子:“不用担心,家里一切交给母亲,你就安心在部队工作,有我在,大人孩子都会平平安安的!”在二儿媳坐月子期间,这位65岁的老人,既要照顾产妇,又要照顾孩子,累了就坐在沙发里眯会儿。后来她还开玩笑说,自己竟练就了能坐着睡觉的本领。

齐桂真的爱心,在婆家的东演马村时时传颂着。为让留守老人和儿童有一个健身娱乐的地方,她捐资捐款5000元,修建文化广场。她的善行义举感动了人们,她多次被评为“好儿媳”和“好婆婆”。在齐桂真的影响下,东演马村从军尚武、爱国拥军氛围甚浓,有志青年个个以参军报国为荣,先后从该村走出了70多名现役和退役军人,15名成长为优秀军官。

她牵挂军营

温暖着孩子们

2019年春节临近,齐桂真又来到汶上县武警中队,为武警战士们送去了100公斤猪肉、60双亲手纳好的鞋垫以及多箱优质咸鸭蛋等慰问品,激励官兵扎根军营、再立新功。齐桂真作为“兵妈妈”的杰出代表,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官兵的关爱,用爱架起了汶上军民的“连心桥”。

大儿子束立波在部队期间,时刻牢记母亲叮嘱,多次立功受奖,回到地方后,依然保持着军人本色。他创办了济宁市“绿方阵”关爱退役军人康养服务中心 ,成为了济宁市“老兵初心宣讲团”成员、济宁市“爱国拥军模范”、汶上县“爱国拥军协会会长”;大儿媳沈广艳也曾是云南某部队的一名优秀女兵,多次被表彰为训练尖兵、优秀士兵、优秀带兵班长等,如今与丈夫束立波一起专门为退役军人做公益康养理疗服务。二儿子束立辉,因个人表现突出被通令嘉奖一次,第二年就以全集团军第四的成绩考上了解放军通信学院,如今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带兵人。二儿媳王珠珠在婆婆的影响下,连续两年被济宁市评为“好军嫂”。

齐桂真这位“兵妈妈”,以自己一位农家妇女的善良,为军旗增添着别样风采,又以她的爱兵情怀影响着孩子们。如今,她的大家庭里已走出10名军人,现均奉献在各个工作岗位上。齐桂真告诉我们,她不会停下拥军的脚步,将来,她还想把孙子也送进军营这所大学校里接受洗礼……

2023-08-08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42381.html 1 新时代的“兵妈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