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观摩指导组现场检测叉车智能监管平台。
本报济宁讯(记者 张体儒 通讯员 宋宇 程心怡)为在全省推广济宁市液化石油气瓶充装和叉车安全监管工作成效,8月9日,省市场监管局在我市召开全省液化石油气瓶“阳光充装”暨叉车智慧监管现场推进会。
活动现场,全省各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代表赶赴部分企业观摩了的液化石油气钢瓶检验流程、液化石油气瓶“阳光充装”系统应用和观摩叉车智慧监管系统安装使用情况。推进会介绍推广了济宁市液化石油气钢瓶“阳光充装”、微山县废旧气瓶置换、鱼台县叉车智慧监管县域全覆盖、泰安新泰市特种设备“应检尽检”和淄博市叉车智慧监管工作推进经验。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理念,聚焦液化石油气瓶充装的难点问题,采用信息化手段将充装现场视频资源提交互联网平台,集成人脸识别、视频离线管理、现场语音警告、视频回放等功能,在全国率先打造“AI识别+阳光充装+充装追溯”三合一的多维度气瓶充装管理体系,全市液化石油气瓶充装安全水平显著提升。监管部门通过“阳光充装”可以实时监控气瓶充装行为,业内同行通过“阳光充装”可以更好的互相监督,市民通过“阳光充装”可以随时举报身边的违法行为,通过群防群治倒逼全市气瓶充装行业优胜劣汰,促进行业“健康成长”。依托液化气瓶“阳光充装”平台,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和社会监督作用,让气瓶充装安全监管更加“科学、精准、有效”。
鱼台县市场监管局根据叉车事故多、死亡率高的特点,积极主动转变叉车安全监管理念,探索安全监管由“人防”向“技防”转变。综合采用人脸识别、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将叉车与持证叉车司机人脸信息进行绑定,通过智能终端验证司机操作权限,实现“刷脸”解锁、过程控制,杜绝无证驾驶。划定叉车作业区域,设置电子围栏,实施区域管理,规范场内作业。自实施叉车智慧监管以来,鱼台县共停用、注销和报废叉车10台,促进企业新取叉车证60余本,有效解决了无证上岗问题,规范提升了安全驾驶行为,成功实现叉车智慧监管县域全覆盖。
今后,市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完善“阳光充装”平台,持续规范充装作业流程,推动“阳光充装”向工业气瓶充装、气瓶检验覆盖,积极推广鱼台叉车智慧监管有益经验,切实保障全市特种设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