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琼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做出要求:“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伴随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浪潮的推进,处在“金字塔尖”的核心人才仍是稀缺资源,如何突破“瓶颈”,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需要抓住党管“高精尖缺”人才这个关键,并且应该做好“高精尖缺”人才引进政策设置、培养发展等各方面内容。
精准定位 落实党管“高精尖缺”人才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对于党管人才中“人才”的理解,我们不能是狭隘的,不能只是限定在机关内部、国企之中,各行各业的“高精尖缺”技术性、创新性、创业型人才都应是其中的应有之义。对于人才的管理,找准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首要问题,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成就,打造广大英才干事创业的热土。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不断强化党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激发人才对国家的使命感、认同感、责任感,不断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鼓励各领域人才把成就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成果写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基层党委是党和政府落实“党管人才”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把人才强企作为长期战略,研究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主导推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定期听取各类人才意见建议,及时破解人才发展制度性障碍,以创新思维为人才发展“破冰”;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广泛开展各级各类人才学习和常态化培训,开展地域工业精神再学习再教育,确保引进的人才在政治上站得稳、靠得住、信得过。
精准施策 完善“高精尖缺”人才资本政策支撑体系
对于“高精尖缺”人才引育应该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等承载能力,坚持从实际出发,把该类人才引育工作做扎实。根据产业发展定位和需求,针对企业专门制定人力资本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以不同方式引进高层次、高技能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紧缺人才。一要量体裁衣,考量“高精尖缺”人力资本政策的科学性。人力资本政策制定应该根据城市体量、经济规模、地域区位等多因素量体裁衣,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综合考量政策制定的科学性,科学有效选人才。二要量力而行,确保“高精尖缺”人力资本政策的持续性。人才的引育应该与城市发展规划和发展愿景相呼应,并与城市财力、物力相匹配,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前提,向人才展示诚意与善意,通过建立开放、包容、长效、持续性的人才机制和体制,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尽可能地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实现“高精尖缺”人才资源高效配置。
精准引智 做好各类“高精尖缺”人力资本引进工作
做好精准引智工作,首先,必须坚持“分类指导、错位竞争、刚柔相济”的工作思路。对高端创业人才,要“不求多、重在精”,整合各部门资源力量,着力招引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创业人才,做好后续配套服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高端创新人才,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通过项目合作、短期兼职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候鸟型专家”“周末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引导本地大学毕业生回流就业创业。突出打好“乡情”牌,通过宣传引导、资金补贴等多种方式,促进本地大学毕业生回流。其次,坚持精准科学,构建有效的引才机制。精准引智要依据地区的产业优势引进各行各类的人才资本,建立包括青年拔尖人才队伍、海归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本土青年大学生为重心的青年人才,以及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基础型人才在内的“高精尖缺”人才队伍体系,进而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需求,构建有效的用才机制,做到产才融合,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兖州区委党校
本文系2022年度济宁市委党校系统立项课题《山东完善“高精尖缺”人才精准培养引进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