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郑义)近年来,邹城市积极探索村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治理的契合点,创新党建引领乡村物业服务模式,打造“邹乡物业 城心为农”服务品牌,推动村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同步提升。
党建引领,厚植乡村物业政治优势。采取“党建引领、政府主导、部门参与、镇村落实”的方式,将“党组织+群众+服务”紧密融合,推动“小物业”服务“大民生”。高点定位、强化引导。制定《关于开展“邹乡物业 城心为农”乡村物业管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五大推进措施、四个工作步骤、三项具体要求。各镇街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推进方案,全力抓好一线落实。各职能部门同频共振、靠上指导,确保工作求真务实、服务精准高效。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深入开展“敲农门、听民声、办实事”活动,全面摸清村情民意。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科学选取20%的村庄开展试点。每年组织4次以上“物业服务擂台比武”,镇街之间比推进、比服务,同改进、共提升。党员带头、强化队伍。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初期,党员志愿服务队聚焦民生需求,拓展服务范围、细化服务职能,积极吸纳后备人才、退休干部、具有专业技能的村民组建乡村物业服务队,党组织书记任服务队长,党员全体参与、率先垂范。组建党组织领办乡村物业服务队160支。
创新驱动,推动为民服务精准精细。探索构建“闭环式+数字化+积分制”管理体系,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闭环式管理,保证服务成效。建立“接单——派单——评单”闭环式运营制度,村党组织物业服务中心开设24小时服务平台接收群众“服务订单”,按照“位置临近、服务相符、党员优先”的原则进行派单,定期开展服务回访,评价结果作为“党员星级评价、优秀志愿者评选”重要指标。数字化管理,保证服务时效。为空巢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免费配备一键呼叫器,群众按键即可直接联系,系统确定呼叫人员及位置,服务人员迅速对接,上门服务,零距离、零延迟解决群众诉求,确保群众在家安全,子女在外放心。积分制管理,保证服务长效。坚持“寓奖于管”,创新“乡村振兴积分超市”,为村民发放积分存折、划分包保区域,围绕“党建氛围浓、邻里民风和、生态环境优”等方面定期检查验收、发放积分,所得积分在“乡村振兴积分超市”兑换物品,力争把“积分超市”变成群众互学互比互促的载体。
文化赋能,涵养基层治理和谐善治。秉承孟子“和为贵”“民为本”理念,将邹鲁文化融入乡村物业,用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重发挥文化涵养作用。充分挖掘儒家思想“仁和”理念,探索文化“两创”与乡村物业有机融合。在村庄定期举办“邹鲁新声”“习语润儒乡”等宣讲活动,传播孟子思想、家风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村民“守望相助”。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深化“民为本”思想,始终坚持党建强基为民、物业服务为民,以“维修维护、实用培训、跑腿代办”等基础服务为切口,用心用情用力纾民困、解民忧、惠民生,接听群众来电5万余条,上门服务1万余次,开展维修服务2万余次,代购代办业务1万余次。完善矛盾化解体系。市镇村同步建设“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构建党建网格治理体系,物业服务队员与网格员信息互通,实现“整体覆盖、无缝衔接、一网通办”,即时、主动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群众矛盾,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能调则不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