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7日
第03版:

记者调查

对占道经营

■本报记者 梁琨

近日,不少市民拨打各类热线反映占道经营为大家出行带来困扰,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妨碍车辆和行人通行。

走访调查中,记者在城区东南华城附近看到,有的流动商户将售卖车辆摆到了机动车道上。下午4点30分左右,济宁附小的学生均已放学。在浣笔泉路与洸河路十字路口,仍有两个摊贩停放在浣笔泉路口,不时有个别市民停留车前询问、购买。

“每次接送孩子的时候,都堵得走不动路。”一位开私家车的男士说。“有时候,那些卖东西的小车就停在路口,如果有家长停下来买东西,就很容易造成拥堵。”在城区关爱桥附近,一位家长说,可以理解的是大家出摊经营都是为了生计,但不能影响公共交通,这是一座城市文明的底线。

“国庆节后,学校周边出现几个流动商贩。我们在巡查中,按照首违不罚,与其签订保证书后,若再出现占道经营的情况,将依规严惩。”执法人员介绍,他们加强日常巡查,坚持宣传劝导和文明执法相结合,引导、督促大家自觉守法、规范经营。

执法人员柔性执法,确实能让流动商贩及时离开。但执法人员这边刚离开,商贩们便又开着摊车返回原处。一摊主吴先生坦言,生活压力所迫不得想办法多谋生计。他说,摊贩也是城市商业的组成部分,而且小摊贩有生存需求,也便利百姓生活,不应当严禁。但城市运行需要合理的秩序,经营占道、噪声扰民、环境污染等问题就必须得到妥善解决。

如何管理才能恰到好处呢?市城市管理局结合马路市场情况及人民群众需求,立足各辖区实际,疏堵结合治理占道经营,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营造有序市容环境。

“原来,在路边流动经营的时候风餐露宿,现在有了固定摊位,再也不怕风吹日晒了,而且还因固定经营场所留下很多老主顾。”在越河南路便民疏导点,经营水产生意的刘女士感慨,规范运营的便民疏导点让她告别了四处流浪的经营方式。据介绍,早年,越河两岸是有名的马路市场,很多商贩在此从事牛羊肉生意,市容环境十分不堪,交通拥堵更是家常便饭。后来,越河街道王母阁社区沿河建设疏导点,设置蔬菜区、牛羊肉食品区等几个区域的214个摊位,流动商贩积极响应号召,进入固定摊位经营。如今,这里不仅已经成为城区市民主要选择的农贸市场之一,而且环境干净整洁,一举告别过去马路市场拥堵不堪的窘境。

其实,像越河马路市场换新颜的情况,在城区并不在少数,都在精准治理后有了很大改观。新世纪广场东路“露水早市”每天清晨为老百姓提供实惠新鲜的瓜果蔬菜,但交通早高峰前准时撤离并清理好各自摊位卫生;金宇夜市、万达广场、济州上城等夜市集上百摊车于一体,打造的夜经济集中经营区域,已经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由此来看,通过规范管理,多渠道、多形式的集中经营,既给原来“打游击”的流动商贩提供了相对固定的经营场所,又丰富了特色经营业态,为市民提供了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购物体验。

“城市秩序的规范,不仅需要相关部门从治理的角度多下功夫、多谋良策,也需要广大市民朋友的共同参与,约束个人行为,杜绝占道经营,共同维护市容秩序,唯有如此才能让城市‘烟火气’更文明,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丽宜居。”市民温先生说。

说不

2023-11-07 记者调查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1768.html 1 对占道经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