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0日
第01版:

事项办理更便捷 场景应用更丰富

——我市“无证明城市”建设扫描

■本报记者 徐斐

也许大家会发现,现在去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时,如果忘记携带身份证也不用着急,只需在“爱山东”APP或者山东政务服务网上注册,通过无证明城市核验系统数据共享,就能获取办事人员的电子身份证信息,实现了更方便快捷的办理。

这只是我市“无证明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企业群众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过程中,需要出示证明、证照时,都可以通过“爱山东”APP中电子卡包功能,申领自己的电子证照、电子证明,在办事过程中随时“掌上亮证”。在济宁市政务服务网申报业务时,可以点击选择“自动关联”方式,在线自动获取电子材料,实现实体材料免提交。同时,济宁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均实现“无证明大厅”升级改造,到大厅办理社会事务、建设项目申报以及不动产、社保等各类业务时,通过一窗综合受理平台、无证明城市服务平台等都可快速获取电子证照,大厅工作人员也会积极帮助企业群众通过网上、掌上各自便利渠道,快捷调用电子证照证明。

据了解,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推行“无证明之省”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无证明城市”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实施。自发布《深化数据赋能建设“无证明城市”2023年工作要点》以来,我市已累计归集电子证照287类、1240万条,电子证照合格率99.97%、同步制发率89%、问题反馈处理率100%,制发证照数据量和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实现34类电子证明线上制发,新增打造了电子亮证进公共场馆、电子劳动合同线上签订、使用电子证照进行招投标等16个社会化应用场景,累计完成社会化应用场景26个,完成应用场景数量位居全省首位。今年以来,电子证明线上开具32.2万次,电子证照减免办事材料40.5万件,覆盖电子证照用证事项4526项,电子证照应用广度和频度明显提升。

同时,我市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卡点堵点,积极上线一批“减证办”、“免证办”典型应用。着力打造“两张清单一张网”电子证明服务体系,形成政务服务类和社会基层类两张证明清单,织密线上开具一张网,推动34类证明材料由人工开具变为线上开具。一方面,统一政务服务类证明开具渠道,整合人社、医保、民政、不动产、公积金、发改委等10个部门证明办理入口,在“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网站端和移动端上线政务服务类证明23类,上线证明数量位居全省第1位。另一方面,创新基层证明线上制发,坚持以数字化思维再造传统业务流程,在9个县市区开展基层证明线上制发试点,统一各县市区基层证明模板样式,着力解决基层证明难开、群众跑腿难点问题。群众申请办理居住证明、贫困证明、婚育状况证明等11类乡镇街道、村委会和居委会证明材料,可以在“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网站端提出申请,试点县市区可在2个工作日内进行线上审核开具,大幅降低了时间、交通、人工成本,做到“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持续推广“鲁通码”亮证应用,让全市公共服务“一码通行”,全面解决在政务办事、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不同场景下需要出示不同二维码的问题,用政府的“证照库”替代群众手中的“档案袋”,多元赋能城市生活,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同时,我市今年进一步完善了“无证明城市”运营保障工作机制,明确了异议处理、问题处置的标准流程,安排专人负责问题处理反馈。如有问题,市民可以通过“爱山东”APP、济宁市政务服务网电子证照通栏目以及电话方式进行反馈。此外,我市还建立了“无证明城市”观察员服务制度,选聘观察员针对日常使用问题进行监督,定期向市县大数据部门反馈。问题解决后也会第一时间对问题处理方式、处理结果通过原渠道公布,全力推动“无证明城市”建设扩面提质。

2023-11-10 ——我市“无证明城市”建设扫描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2134.html 1 事项办理更便捷 场景应用更丰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