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彤彤
今年以来,任城区仙营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坚持问需于“点”、问计于“点”、问效于“点”,打造上连人大、下接地气、直抵民心的立法“直通车”。
立法前问需于“点”,“民意花园”集民意。创新“3511”工作法,即广泛发动网格员、居民代表和专家等人员,充实到基层立法联系点人才库,利用5个信息采集点、1个立法活动室采集社情民意,通过1个立法研讨室对建议进行研究论证,形成覆盖面最广、最便利群众的社情民意收集网。联系点现有34名工作人员,包括专职工作人员2名、立法联络员20名、立法信息采集员5名、律师专家7名。打造“民意花园”,设置“法治信箱”,固定每月15日为“代表接待日”,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代表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知民需民意,有效畅通立法信息采集途径。聚焦特殊群体、高空抛物、外墙改造等问题,仙营街道通过“民意花园”收集高质量立法需求及建议50余条。
立法中问计于“点”,走进寻常百姓家。在立法过程中,仙营街道通过多种方式组织联系点提出意见,让“遥不可及”的立法变得生动具体。7月,仙营社区居民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济宁市大运河岸线保护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意见和建议征集活动。人大代表和选民代表充分研究讨论后提出大力监管大运河岸线保护和利用,发扬传承大运河文化,高质量发展运河文化特色旅游等意见建议30余条。7月至11月,持续召开了《济宁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座谈会,人大代表专门为群众答疑解惑,借助联系点“以点带面”进行普法宣传,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提升了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这样广开言路的座谈会,是仙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开展工作的一个缩影,更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立法后问效于“点”,普法征询齐步走。仙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常态化开展“立法回头看”调研活动,分析条例实施后取得的成效和遇到的问题,为评估立法质量,改进和完善立法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6月,仙营街道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电梯问题开展《济宁市电梯安全条例》立法后“回头看”调研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如“推进新安装电梯通信和无线信号全覆盖”“仍有人骑电动车或者提蓄电池进电梯”“本小区电梯维保次数未按条例要求公开”等反馈意见30余条。通过立法后“回头看”具体成效,及时为居民普法释法,有效提升了立法评估意见的专业化与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