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琨 摄影报道
11月15日0时,2023年至2024年供暖季正式开启。您家中温暖吗?15日上午,记者到城区部分小区居民家中进行了实地探访。
“家里很暖和,温度计上都快到23摄氏度了,在家里穿一件单薄外套就足够了。这么冷的天,我这老寒腿也不怕了。”在任城区观音阁街道前铺社区,银都小区瑞祥园居民耿阿姨见记者前来,便拉着记者去查看挂在墙上的温度计——22.7℃。老人说,他们家在一楼,能达到这个温度他们很满足。
城区红星东路如意家园2号楼一单元陈先生家中的暖气片也早早热了起来。他说,今年入冬后气温骤降,好在辖区热力单位及时供暖,降温以来家中一直温暖舒适。
采访中,记者也遇到部分居民家中暖气片不热的情况。北门小区21号楼二单元的热用户通过“济时热”报修系统进行报修,供热网格员收到工单后立即上门服务,经检查发现用户家中暖气不热的原因是气体堵塞造成的。在进行了排气处理之后,居民家中的暖气也很快热了起来。
据了解,采暖期前,11月6日各热源、供热企业对主管网进行冷循环,8日提温升压,10日前具备供暖条件。供暖初期,市县两级住建部门分管负责人带队,对各热源、供热企业进行驻厂包保盯守,督促企业提温升压。供暖期间,每天两次调度全市14家热源电厂、25家供热企业供热温度等参数,以满足群众采暖需求。自11月10日启动供暖以来,济宁市供暖总体运行平稳。
居民温暖过冬,是关乎全市民生的大事。今年,我市扎实推进“冬病夏治”,对供热系统设施全面排查检修,把集中供暖的3651个小区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安排专人靠上服务,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切实提高供热质量,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早在前几天降温,暖气就热了起来,现在室内有21.5摄氏度。要是在往年,室内能有18摄氏度就不错了,没想到今年供暖效果这么好。”任城区北门社区军分区宿舍4号楼住户盛磊告诉记者,军分区宿舍是典型的城区老旧小区,房龄多有30年之久,楼体没有外墙保温,此前的供热损耗大、保暖效果也不理想。
据济宁四和供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惠君介绍,今年,换热站进行了全方位改造,不仅提高控制精度,而且新上的阀控系统,可根据设定回温自动控制供热管网前、后端阀门开度,从而使各楼房供暖温度更加均衡。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在小区供热管线上、每隔20米埋设一枚“测温胶囊”,以探测温度变化、检测到跑冒滴漏现象,并第一时间把报警信号传输到中控平台,实现及时精准维修,保障换热站辖区内所有用户能够享受到更加稳定、均衡的供暖质量。
像这样数智化全智能换热站,山东公用热电集团已打造了5座。近年来,山东公用热电集团积极推进集中供热的精细化、智慧化、低碳化运行管理,不断加大检修技改力度,对换热站进行配置升级改造,依托山东公用数智化管控平台、居民室温采集、户端智能调控等创新技术,科学研判供热负荷,一体强化源、网、站、户供热保障体系。
记者了解到,为做好今冬供暖保障,济宁市今年培训供热企业164次、培训人数5100余人,提高供热服务水平。并公开服务监督电话,及时高效解决群众供暖问题。实施供暖工单日分析、日反馈、日督办机制,确保群众诉求“接诉即办、事不过夜、日清日结”。
“供热服务初期,用户对供热反映的问题会比较多。‘济时热’小程序上增加了‘抢单’机制,使我们的人力配置更加优化,以便第一时间解决居民家中暖气问题,保证咱家家户户供热温度舒适,供热稳定。”山东公用热电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声播介绍,集团各权属公司常态化开展“访民问暖”、服务进社区、党员干部包保,着力把群众的“温暖清单”作为供热服务的“责任清单”。同时,自主研发启用“济时热”派单软件,推行上门进度可视、服务效果可评、全程跟办督办的闭环服务管理,做到群众诉求件件有回应。为保障突发事件能得到及时高效的处理,集团权属公司成立156人的应急抢险队伍,随时待命,确保24小时应急响应。
能源保障是保障群众温暖过冬的根本所在。为确保能源供应,济宁市能源局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完善的煤炭储备和电煤中长期合同保供体系,全力保障迎峰度冬供暖用煤,目前,全市主要电厂和热源企业平均供热用煤储备天数达到32天。济宁能源发展集团积极落实煤源和运力,于11月11日提前4天完成省下达的100万吨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任务,并全面做好了应急调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