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汶上讯(通讯员 李海滨 张晨光)近年来,汶上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立体化调解格局、精细化网格体系、系统化治理平台、群众化效能雁阵为着力点,打造基层依法治理新样板,助推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持续攀升。
汶上县用有解思维贯穿矛盾调解工作全过程,多级联动打造立体化大调解格局。调整充实和规范完善县级调解中心、15处镇街调解中心和372个村(社区)三级调解组织,选优配强1643名调解员,建立道路交通、金融消费、蔬菜协会、知识产权、青年创业、婚姻家事、劳动人事、物业管理等8个行业性调委会,成立济宁医调委、校调委汶上工作站,济宁仲裁委汶上分院和县法院“林娜”家事诉讼服务中心等,推进各行业领域纠纷多元化解、高效调处。
在提升网格精细化治理水平方面,汶上县以社区网格管理为基础,深化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机制,推行全域党建联盟模式,设立26个城市社区党委,配全配强88名小区党支部书记,划分233个综治网格,公开推选600余名党员中心户,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公开招录235名社工,选派893名下沉干部包区联户、301名“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社区小区,招募4631名社区“三长”、8274名“网格姐妹团”成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同时,开发居民诉求助理机器人,建立“三长”微信群,搭建“智慧中都”“红管家”等治理平台,打造“10分钟”网格服务圈,推动综治、警务、城管、创城、食安、供水、供电、供暖等部门“八网合一、一网统筹”,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心在格中安”。
搭建社会治理综合性服务平台,推进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服务,实现一个通道接单、一个流程办理、一个平台服务、一个标准评价。打造集“抢办、回访、督办”于一体的群众诉求闭环解决机制,实时跟踪监控、强化督导督办,对6类主题、13个群众高频反映的具体问题,每月一个主题集中整治,有效推动部门、镇村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减少矛盾产生。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通过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乡村振兴法治“领跑员”和基层依法治理“多面手”。利用县干部远程教育系统、“七点夜校”等扩大远程培训覆盖面,实现网络培训常态化。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法律明白人”各类培训20余场次,“法律明白人”参与法治宣传120余场次,372名“法律明白人”担任行政执法监督网格员,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更加坚强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