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真正做到牢牢守住这个“魂”与“根”,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华历史文化土壤和群众基础之中,在守正创新中不断谱写新篇章。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何为“魂脉”?指的是思想文化的灵魂、核心和命脉。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其发展过程中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和吸收现当代的世界文明成果,它作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仅是指导我们党走向成功的根本原因,更是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根本制度。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恩格斯也曾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可见,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要坚持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做到人民至上、自信自立、问题导向、守正创新、系统观念、胸怀天下。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何为“根脉”,指的是思想文化的根本、源泉和血脉。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上这条道路,跟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内在的基因密码就在这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基因。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高度契合性,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价值追求,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而且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提供了丰富价值元素,实现了价值的转化和升华。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深度融合“魂”与“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百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无一不是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深度融合中实现的。从延安整风时期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到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运用中华传统话语的“小康社会”来诠释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有机融合和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聚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等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