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一战略部署充分表明,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没有强大的实体经济,就不能形成中国式现代化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工业稳,经济才能稳;工业强,经济才能强。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强力攻坚十项重点工作,排在首位的是制造强市建设,充分体现了我市对制造强市建设的鲜明态度,那就是坚定不移“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推进链条式增长、集群化壮大、方阵型崛起,打造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中心城市。围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重点工作,近年来,我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产业挑大梁、制造扛大旗、环境成大业、企业担大任”,坚定不移抓产业、强制造、优环境、助企业,以更清晰的路线图、更明确的任务书、更紧迫的时间表,吹响了产业发展全面攻坚的号角,呈现出总量不断壮大、增速实现领先、结构持续优化的良好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要高质量发展。济宁过去发展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要靠制造业。从我市实际来看,现代化强市建设的核心支撑是经济支撑,核心是产业和制造业。坚定不移“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关键之举。
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当前,要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重点工作,大力提升“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能级,大力构建梯次强企方阵,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突破数字经济,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坚持力量向制造业集中、政策向制造业集聚、要素向制造业集合,埋头苦干、勇争一流,在全市再掀“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的热潮。
我们相信,只要紧紧把握发展重点,抢抓发展机遇,把链条拉长,让集群壮大,呈方阵崛起,济宁的制造业一定会越来越强大,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