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3日
第03版:

“两个结合”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徐硕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系统概括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并在此基础上强调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来深入思考“两个结合”的必由之路,是题中应有之义。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两个结合”本身就是中华民族走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体现历史连续性的自己的路。在中国的土地上,马克思列宁主义、西方近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三者之间不断融合,形成了融合发展的现代文化,其中的根源在于中国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建构,其中就包含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改造,既非全盘接受,也非全然抛弃。在改造过程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西方文化在我国的融合传播形成极为重要的对冲与优化。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结合,二者之间在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等方面的融会贯通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并广为传播的关键因素。比如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思想与共产主义理想,贫富有度、天下同利的思想与最终消灭私有制、实现共同富裕的主张,以民为本、安民富民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万物自生、重视人事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以道制欲、俭约自守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克己奉公、群策群力的思想与马克思集体主义思想,知行合一、以行为本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道立于两、物极必反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都有着天然的契合共通之处。

以此为基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在自己道路的指引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没有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首先占领中心城市,而是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虽然学习苏联经验但没有照搬照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做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虽历经严重曲折但也取得了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创造性地建构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深刻洞察和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极探索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时代新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百年来的成功实践,都是我们党在“两个结合”基础上走自己的路的必然结果。因此,在“两个结合”基础上走自己的路,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作者单位: 中共济南市历下区委党校)

2024-04-0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6934.html 1 “两个结合”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