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使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新时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必须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经常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以理想信念强基固本,以先进文化涵养品格,以为民情怀砥砺前行,以执着坚守永葆初心,彰显、涵养、强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纯洁性先进性人民性,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廉洁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是对文化全球化和转型中国语境下文化基本矛盾的深刻回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处在一个思想大解放、观点大交锋、文化大碰撞的特殊时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积极文化与消极文化、廉洁文化与腐败文化、优良风尚与不良风尚交织交锋,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有益思想与有害思想、高尚思想境界与低劣思想境界、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并存。只要能在深化宣传普及和强化认知认同的大众化实践进程中转化为与大众的价值诉求、价值目标、价值境界、价值实践相吻合相衔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思想修养和法治素养,就必将进一步转化为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和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大价值力量。
健全完善廉洁文化建设体制机制。以体制化为主线打造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廉洁文化建设联动平台。体制具有稳定性特征,其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也就意味着廉洁文化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地完成,需要“铁肩担道义,妙手建体制”的久久为功的决心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廉洁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元素和显著标志。廉洁教育要体制化。要加强廉洁价值观的宣传,用宣传来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在内容和方式上多维拓展。要通过“大宣教”格局的构建来创造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扩大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既要充分利用报刊、手册、标语、电视、短信等传统传播形式,更要积极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传播渠道来构建“互联网+宣传”新形式,让崇德向善、崇廉尚洁、健康洁净的观念深入人心。廉洁制度要体制化。要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彰显制度效能。良法善治本身就包括制度执行中的责任追究内涵,要健全问责制度、强化问责力度,“坚决纠正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留在口头上的形式主义,治贪问责、治庸问责,真正把问责制落到实处”;要以制度保障制度的落实,着力构建决策、执行、评估、奖惩制度体系。廉洁监督要体制化。要从领导干部定期述职述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推行党务公开、保障党员权利等方面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只有不断发展党内民主解决“权为民所赋”问题,才能为党内监督提供基本保障。
协同推进制度反腐与廉洁文化建设。反腐制度与廉洁文化在性质、作用、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反腐倡廉必须一手抓制度反腐、一手抓廉洁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管党治党实践证明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是管党治党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如同车之双轮、鸟之两翼,遮蔽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难以实现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只有让制度与文化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发挥整体性功效,才能使制度反腐与廉洁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进而切实做到以法润心、以文化人。
廉洁文化是既包含以公权系统为主体的廉政文化又包含其他非公权领域廉洁文化的有机整体,具有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敦风化俗的价值引领作用。激活、实化、彰显廉洁文化的价值功能,对在新时代开辟实现反腐倡廉新境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作者单位:中共沂南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