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9日
第03版:

我市唱响文化惠民“大合唱”

■本报记者 王雁南

本报通讯员 马荣华 李长江 郑浩

文化活动、文艺作品,能很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搞好文化惠民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把人才作为文化惠民服务的“主力军”,建强用好“国有院团、群众文化、文化管家、志愿服务、专业人才”5支队伍,唱响文化惠民“大合唱”,全力提升文化惠民的质量和水平。

锻造文化惠民“领头雁”

他们充分发挥11支国有文艺院团示范带头作用,高标准抓好文艺精品创作,打造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2023年,原创肢体剧《老人与海》、儿童剧《桂梅老师和她的孩子们》《追“孟”之路》、儿童杂技音乐剧《Hello Kitty超级冒险西游记》等精品剧目立上舞台。儿童剧《卖火柴的小女孩》获武汉国际戏剧演出季优秀展演剧目;《乐淘淘——顶花坛》获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优秀节目奖。4个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在第九届“山东省戏剧红梅大赛”中,斩获7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3件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12件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省画院作品联展。高水平举办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济宁分会场活动,组织8场演出,54家媒体直播,覆盖观众1600万人次,我市《韵·花样顶技》《梁祝》被评为优秀节目。文旅演艺项目《金声玉振》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是全省唯一入选项目。同时,他们还深入开展送戏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系列活动。2023年,全市共开展农村公益电影5.5万余场、全民阅读活动3万余场、送戏下乡2.5万余场,邹城吴官村入选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

锻造文化惠民“排头兵”

为壮大群众文化队伍,他们鼓励有专长、有热情的文化爱好者组建业务群众文化队伍,开展群众文化创作、演出和展演。通过制定业余群众文化队伍登记管理办法、专业(群文)创作和业余群众队伍扶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根据队伍规模、年活动场次、艺术质量、参与完成文化惠民任务和社会效益等情况,每年对业余群众文化队伍提供培训、辅导、设备和资金扶持,并进行评选表彰。目前,市直业余群众文化队伍达120支,仅2023年一年就累计带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6万余场。

在金乡县探索实行的以专职公益岗位设置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管家”的创新举措,取得较好社会效果。他们采取“县聘、镇管、村用”的办法,在行政村(社区)设立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岗位“文化管家”,从本村热心公益事业、有一定文艺特长的民间艺人、文化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优先招募为管理员,目前,已为金乡县所有行政村(社区)各配备了1名“文化管家”,共计500名。他们积极开展维护公共文体设施设备,协助开展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培训辅导、文化遗产普查、旅游咨询、文物保护等工作,有力壮大了基层文化惠民队伍。

锻造文化惠民“生力军”

为培育志愿服务队伍,他们成立了文化志愿服务中心,设立文化志愿工作资金,对文化志愿团队和文化志愿者加强管理,积极提供技术辅导、活动组织、场地提供等服务。截至目前,全市登记造册文化志愿者已突破20万人,涌现出一批品牌志愿服务队伍,其中,“文化济宁·百姓讲堂”“曲阜市百姓儒学文化志愿服务”分别获评全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全省文旅领域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为配强专业人才队伍,锻造文化惠民“专家团”,他们还建立起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机制,大力实施“百名人才服务基层行动”,2023年,在全市文旅系统选派100名专业人才,选派5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省相关部门上挂研修,支持省文旅厅3名同志来我市开展文化、文艺等服务工作。按照省里统一安排,遴选21名骨干文化和旅游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通过举办讲座、开设公开课、具体指导、组织活动等形式,帮助当地文化和旅游工作者提高业务水平、岗位能力,为基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提供“专家式”指导和服务。

2024-04-09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7192.html 1 我市唱响文化惠民“大合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