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3日
第03版:

中国最美的小城

徐海诚

走进凤凰古城,正是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时,灯次第亮起来。推开古窗,晚风轻吻,流水潺潺。清晨醒来,山城特有的清新迎面扑来,青石板路伸向远方,这便是凤凰古街,曾是商贾云集之地。以回龙阁古街为中轴,连接无数条小巷,四通八达。常有红、蓝、黄、白、黑颜色衣裙的苗族姑娘,背着竹篓款款而过。

“哪来的流水声?”友人惊讶地问。原来,我们住的怀旧客栈地处古城中心的沱江北岸,江水从东向西穿城流过悬空于岸边的吊脚楼下。

客栈寻常而温馨,在阳台放眼望去,对岸的吊脚楼,古老的水车,高耸的万名塔,历尽沧桑的虹桥历历在目。

走进吊脚楼,便走进了古香古韵的古建筑世界。

吊脚楼是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建筑,框架全用木材、榫卯接合方式建成。由于湘西“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湘西人建造了屹立于山水之上的吊脚楼。它分两层或多层,下层多作牛、猪等牲畜棚,以及储存农具杂物之地。上层为客堂与卧室,四周伸出有挑廊,楼上前半部光线充足,可供主人做活儿与休息。

奇怪的是,有的廊柱子并不着地,导游说,这是方便人畜在下面通行,廊子重量完全靠挑出的木梁承受。吊脚楼由外及里看起来很美,整个建筑灵巧别致,一幢幢吊脚楼连成一片,宏大而壮美。

我们一路啧啧称赞,充满了眷恋与不舍。导游说,到了晚上,这里夜色更是绝美,不是仙境胜于仙境。过了虹桥不远,沈从文故居就在眼前。到了凤凰,很多地方可以匆匆掠过,但这里是凤凰古城人文景观最重要的地方。

这是一幢晚清湘西民居风格的四合院,屏风上的木板写着《沈从文先生简介》,还挂着几幅题词,其中有费孝通参观时题诗:“旧雨写边城,风行几十春。湘西今非昔,可以慰故人。”

走进门厅,进入正房,中间是客堂,两边各有一对带扶手的硬木靠椅,靠椅中间放着茶几。正中放一张圆桌,桌面铺着蓝花桌布。桌上的玻璃柜内,是一尊沈从文汉白玉胸像。

旁边一间房是沈从文父母的卧室,室内放着几件旧式家具,墙上挂着沈从文父母亲的照片,以及1919年母亲与4个子女的合影。客堂另一侧的房间,是沈从文少年时的卧室。当我们看到室内的一张书桌和一张太师椅时,一代文豪沈从文伏案疾书的情景浮现眼前……

一路走来,欣赏到了彩虹;跨过了跳岩,转动了水车,领略了低瀑;最后爬上了距今600多年,用红色砂岩筑起的凤凰古城墙。站在城墙上,凤凰古城,白墙黛瓦,山水环绕,城山依偎,帧帧水墨画卷,摄人心魄。

走下城墙,回望这心旷神怡的古城,感受到的是古朴、安详和一份岁月的幽远。

下午的山外之旅,是凤凰最大的苗寨——勾良苗寨。绕过一段弯弯曲曲的山路,见古朴大门的门楣镶嵌着“勾良苗寨”4个大字。进门左侧有一个长长的整块原木做成的桌子,上面有一坛坛酒和一摞摞的碗。身着苗家传统服饰的少女们,热情地端着碗向我们迎来。

苗族人非常好客,每有客人或贵宾来临,都是全家甚至全寨的人去迎接。苗寨特别的迎接方式——拦门酒,是非常隆重的礼节,客人喝得越多,越能表示对他们的尊重。

盛情难却,从不饮酒的我,只呷了一小口。少女们看出了我内心的诚意,居然破例让我通行了。接下来的互动是鼓声与对歌,还有跳竹竿舞。

时间在愉悦中悄悄溜走,天渐渐暗了下来。我们来到一片开阔的场地,观看凤凰篝火晚会。一时间,火把点燃,锣鼓响起,场地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穿着苗族服装的男女青年手拉着手,唱着歌儿登台表演……

在惊天动地的鼓声中,晚会拉开了序幕,主持人阿牛和阿梅闪亮登场,民族歌舞尽显苗家特色,尤其是“上刀山下火海”,叫人称奇。阿果反串的女声《新贵妃醉酒》,不亚于专业歌手。最后的“赶尸”,更是晚会的高潮,让人在恐惧与悬念中,再次体会了凤凰的神奇。

回到客栈,古老的青石板小街、小巷、虹桥,精美的吊脚楼……频频在脑海里闪现,久久回味,以至于彻夜难眠。

凤凰古城是纯粹的,深邃而清澈。我突然想起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参观凤凰古城后发自内心的赞叹:凤凰是中国最美的小城。

■许双福 摄影

2024-04-13 徐海诚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7777.html 1 中国最美的小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