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4日
第04版:

那雨·那草·那花

唐广申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据传谷雨的含义和起源,来自仓颉造字。《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雨生百谷,以慰圣功。

月令七十二候之谷雨“三候”说:“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

一候“萍始生”,是说进入谷雨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降雨的增多,短短的几天里,便可在各处的水塘、湖面上,饱览到那一对对卵形的、对称的小叶片,如翡翠般的小纽扣点缀在水面上,欢快地铺撒着自己绿色的阵营。北宋词人韩琦描写道:“池萍渍雨钱钱密,寒雁书空字字斜。”在这萍水相逢、浮萍骤增的绿意葱茏里,鱼虾、野鸭们戏游得更加欢畅了。

二候“鸣鸠拂其羽”则说,布谷鸟开始不停地抖动起浑身的翎羽,按捺不住满腔的热情,“布谷布谷”地放声鸣叫了起来,提醒着“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明代汪应轸《鸠隐》云:“鸣鸠拂其羽,四海皆阳春。”于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勤力稼穑的人们,在田野里忙碌起来了。

三候“戴胜降于桑”,油绿肥嫩的桑叶生机勃勃,胖嘟嘟的蚕儿开始蠕动,小巧玲珑却又羽翼丰泽亮丽的戴胜鸟,飞临桑树的枝头筑巢、求偶,向大地展示着它们那棕红或粉红色的扇形皇冠。凤冠霞帔,翩若惊鸿。

谷雨,是春天的尾巴。二月杏花三月桃,梨花樱花尽妖娆。谷雨花信曰: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牡丹花也叫谷雨花,它是一种以节气命名的花。“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牡丹吐蕊,樱桃红熟,流苏飘雪……谷雨时节,已是霜寒尽褪。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以及雨水的渐渐增多,大地上的各种动植物开始恣意生长,奏响起绿意涌动的生命乐章。

谷雨时节,小孩子们很喜欢戴着绿柳枝编的草帽儿,手持柳杆儿削制的长宝剑,肩挎着或扁或圆的荆条编的菜篮子,在堤坝上或山岭上疯跑。洋槐花摘满了筐,香椿芽儿也扎好了捆,嘴巴里的泡桐花蜜吸吸舔舔,疯完了,玩累了,就四仰八叉地躺在河滩上,咀嚼那些甜甜嫩嫩的茅根儿。麻雀儿小心翼翼地靠近来,叨几下孩子们撒落的蒲公英花;蜷卧在少年身边的小土狗,却非要显示能耐似地窜过来,麻雀们就忽地一下飞走了。

“咕咕拐咕,恁在哪住?”听着布谷鸟的叫声远远传来,几个孩子扯着嗓子与布谷鸟对叫:“恁爹叫么?俺爹叫臭。弟兄几个?连你五个。”也不知是布谷鸟骂了小孩儿,还是小孩子骂了自个儿,最后随着布谷鸟渐飞渐远,“布谷布谷”的叫声也消失在了田野里。布谷鸟们忙得很,可没多少闲工夫和这些孩子们斗嘴,远远地和孩子们闲闹上几句,又去下一个村里布置“割麦种豆”的作业去了。

大人们开始忙碌起来了。麦苗儿见天地往上蹿,麦穗子已露出了细针似的绿芒,少不了要浇遍灌浆水。土豆早几天就该下种块,只是等天下雨没等来,只能扯了管子从远处的井里抽水了。

早春里翻耕的地儿还没下种,就长满了萋萋芽、青蒿草,还有灰灰菜、马唐草,田旋花、飞蓬草也都齐刷刷地冒出了头,绿油油地铺开来,总得趁着天晴锄一遍,落雨后就该点花生、插地瓜秧儿啦。堤坝上缺了几十棵树苗,也要抓住这春天的尾巴补栽去。

天是一天比一天地热了,就戴了草帽,扛着镢锨锄头的下地去。■成岳 摄影

2024-04-14 唐广申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7911.html 1 那雨·那草·那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