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
政绩不是喊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不是空想出来的、是创造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树牢正确政绩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实干是取得政绩的通行证,一个实字、一个干字,道出了政绩的真谛。干出政绩,想干是先导,敢干是关键,会干是保障。
以想干的工作热情创造政绩。想干事,是责任心和事业心的表现。有了这种责任心和事业心,干事创业才有基础和动力。凡事有了想干的意愿,才会有动力、有韧劲、有成功的可能,遇到问题和困难会主动想办法,找出解决措施;不想则一无所成。想是意愿所致,表现为遇事有担当、遇事不推诿、遇事不逃避,不是一味“等”上级意见,不是单纯“靠”上级推动,不是张口“要”条件、讲价钱。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想干,需要主动作为,发挥主观能动性,想不想干事,可以看出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不想干事的“官”是“懒官”“庸官”“昏官”,绝不是境界高尚的“能官”“好官”“勤官”。因此,想干事,就必须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树立为党、为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以敢干的胆识气魄创造政绩。敢干,是告诉党员领导干部在面对各种艰难工作这块硬骨头时,不怕事、不躲事、敢扛事,以“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的精气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以“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的坚强斗志,勇于突破常规、敢于在披荆斩棘中勇往直前。回想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岁月,正是因为共产党人能够不断奋斗、敢做敢干,才能够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才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仍然不断取得突破和超越。敢做敢干,就要勇于直面矛盾问题。二十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书记任上,将下访接访的第一站安排在了当时一年上访量超过万件,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的浦江县,从而创造了领导干部深入群众直面矛盾下访接访的“浦江经验”。作为当时的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敢于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尖锐的矛盾问题,为系统性制度性解决这些民生问题获取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以会干的本领能力创造政绩。古语说“浅水难以载大舟”。面对新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干事创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现在的领导干部学历都比较高,很多人有博士、硕士学位,但仍然存在‘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会干,是一种能力,需要脑中有思路、眼里有问题、手上有招数、脚下有路子。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事业中,不能单凭以往经验,不能“想到哪里算哪里”,更不能脑子发热、盲目蛮干,而是要对形势有深刻的洞察,对规律有深刻的把握,对路径有科学的研判,边干边总结,用正确的科学观、方法论来指导实际工作。这也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坚持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能力,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储备保障。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想干、敢干、会干,是干部的职责。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做“想干”的奋进者,“敢干”的开拓者,“会干”的解题者,勇于在血雨腥风中开辟天地,敢于在劈波斩浪中奋勇前进,善于在攻坚克难中创造政绩,确保“大事办好,急事办妥、难事办成”。
(作者单位: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
